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农资监管漏洞大:两年四次买到假农资 河南农户艰辛维权
“打假维权的部门不少,而真正打掉的假却十分有限”
2014年5月初,记者介入河南西平县4名种粮大户购进假化肥事件调查后,据农户反馈,不到数天,多部门处理半年、悬而未决的农户赔偿问题居然迎刃而解,4名种粮大户顺利拿到了13万元的赔偿。
事实上,种粮大户对于漫长的农资维权和农资造假的忌惮远未打消。据樊勤学介绍,这已是两年内4人碰到的第4次假农资事件。2012年春,樊勤学因为买到假农药导致80亩花生近乎绝收,赔了十几万元;同年秋,因为买到假化肥,樊勤学“至少收入16万元”的160亩小麦只收了7万元,“一年两季减产、绝收,最后靠银行的15万元贷款才抵住外债”;2012年秋,因为买到假除草剂,结果“草长得比庄稼还高”,毛文中说,“假药的事儿还没完,2013年又碰上了假化肥。”
对于假农资的忌惮,种粮大户的心态也颇值得玩味。据了解,为了避免买到假农资造成损失,近年来,许多农区流行农资赊账销售,一旦发现假农资,农民可以不付款或者少付款。但据种粮大户介绍,实际上,能在当地做农资生意的都是“面上的人”(当地有关系有势力的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办个红白大事儿,还得仰仗这些人,一般损失不大也就算了。”
“打假维权的部门不少,而真正打掉的假却十分有限,”专业农资打假人士李鑫认为,假农资在农村盛行屡禁不止,和农资行业集中度不够、发展不规范、行业普遍投机心理重有关,当务之急是通过行业整顿从源头规范生产企业的行为,从长远看,亟须引导行业整合,理顺农资产学研体制,培育龙头农资企业集团。
编辑:罗韦
关键词:农资 化肥 西平县 大户 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