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安国未忘颂红妆

——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谈京剧《安国夫人》的创作及其他

2014年06月09日 09:08 | 作者:杨雪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新剧对流派和程式的创新

  问:您在这部戏里饰演丞相朱胜非,听说您每次上场,唱念做打都有细微变化。对这个角色的再创作您是怎样思考的?您的表演还融合了哪些流派的特点?

  答:塑造人物,最重要的是你演得像不像。我们是利用程式、借鉴流派来塑造人物,而不是照搬流派。这个利用和借鉴,就是在“消化”之后再创造出来的。塑造一个新的人物形象,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你演的是过去的某个角色。你听《大漠苏武》,去找痕迹,像哪个流派?可能都“像”,但是又不能真的“像”。

  问:您的“像”与“不像”听起来很微妙,您说的是流派传承的问题吧?

  答:流派传承,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京剧艺术靠流派传承,学习流派这是必需的。这就像学写字,你是学二王,是学颜真卿还是柳公权?因为他们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但是一个流派学习到一定程度时,你还要去学其他流派的优长。因为一个流派毕竟是单一的,只有把其他流派的优长借鉴过来,你的艺术才能更加丰富。历史上四大徽班进京后,就是不断地从其他地方戏中去汲取营养,最后才成了今天的京剧。同时,我们心里也要清楚,流派的很多特点是因为缺点而形成的,连毛病都学,那是要不得的,要能分辨好与坏。

  问:您是奚派传人,奚啸伯先生也是吸收了很多流派的特点,才形成了奚派后来的风格。

  答:对。奚先生最初学的是言菊朋,也就是谭派。因为那时候言先生还没有形成言派,言学的是谭派,就是我们说的“老谭”。后来奚先生得到了余叔岩先生的青睐,当时奚先生得个外号叫“小小余叔岩”,所以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评价奚先生的唱腔,就叫“言腔余唱”。奚先生在丰富自己的过程中,又学习了马连良,甚至还借鉴了四大名旦中程派的艺术风格,这样才形成了奚派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艺术风格。

  问:您个人是如何传承奚派艺术的?

  答:我个人传承奚派,那是要让观众一听,就明白这是学到了奚派的精髓,学得精道、地道、神似。但是我也有个人爱好,其他的流派我也喜欢。所以我还学习了余派,后来又学谭、杨、马。在表演上,我学习马连良的潇洒飘逸;在塑造人物上,我还学习了周信芳的真实,他注重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所以,我后来饰演的角色,你很难说那究竟是谁的戏,只能说借鉴了哪一派的艺术风格。我在这出戏里演丞相朱胜非,这个丞相,他不是《龙凤呈祥》的乔国老,也不是《杨门女将》里的寇准。可能扮相差不多,但是从形体到内在,都是有区别的。这个丞相,他主动让贤,提携爱国志士,你要琢磨这个人物的特点,有一个人物形象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塑造出来的人物才会有变化,才会深刻。

  问:谈谈奚先生是如何看待京剧的传承与创新的?

  答:奚先生是个有文化的人,他出生于一个满族正白旗家庭。但他和别的演员不同的是,他没有入过科班。奚先生写得一手好字,读四书五经。所以后来他所演的戏当中,常常自己改戏词。他演《范进中举》,那出戏是汪曾祺先生写的,写得好。范进中举后惊疯的一段戏文,有一句是“小河流水清悠悠”,作者想表现的是范进回忆儿时在乡下种地的情景,词很美,唱腔很好听,观众也很喜欢。但是奚先生自己琢磨,这句唱词和故事瓜葛不大,他就给欧阳中石先生写信,说,你怎么看?欧阳中石先生一看这句词,说,我觉得范进疯了之后,说的应该是疯疯癫癫的内容,是他一心所要追求的内容。那么就改。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琼林宴饮罢了恩赐御酒”,写疯了的范进幻想着怎么陪着皇上在一起玩儿。经过不断修改完善的《范进中举》,成了奚啸伯的代表作之一。

  我学奚派,继承的也是奚先生的这种精神。比如《洪羊洞》中二黄“快三眼”有一句唱词“为此事终日里忧成疾病”,没有“忧成疾病”这个成词啊,我就把它改成“忧思成病”!

  问:是不是说,流派也好,程式也好,老的东西不是不能动的,关键要看怎么动?

  答:最好的艺术形象给你的感觉就是美和真,有了这两点,那就对了。程式如何利用?要用活了!程式的最高境界,是运用在其中,而看不出痕迹。程式是什么?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有程式,你出门抬手看太阳,下雨刮风要打伞,这都是程式。但在舞台上,必须将生活中的程式艺术化、舞台化、戏剧化,使之达到美、纯、真的艺术境界。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渐提炼,再把艺术生活化,而后返璞归真。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流派 安国夫人 张建国 奚派 政协委员 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