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最美民族风:槟榔里的黎家味道

2014年10月24日 09:23 | 作者:纪娟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黎家生活初体验

  热带雨林掩映下的黎村,黎家生活在阳光下静静铺陈着。

  首先到达的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甘什黎村,如今,黎村中依然住着黎族的老人、阿哥阿妹。村口,谷仓群整齐地排列着,据说,这是岛内仅存的百年谷仓群,如今还在使用,是黎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淳朴民风的见证。

  走进村子,在竹木构架,藤条捆扎,茅草盖顶的船形黎族建筑周围,有绣面文身的阿婆,或织锦或闲坐。导游介绍说,从前,黎家美丽的姑娘都要绣面文身,文身的多少代表美丽的程度。有游客走村串户,竖起大拇指,问一声“啵隆”,阿婆果然扶起眼镜,舒展皱纹热情地笑。笑毕,甫又只顾低头织锦。村中随处可见槟榔树,在一片百年槟榔林中,阿哥敏捷地攀爬到了树顶,采下青青的槟榔果实,然后又快速下来,只留下游客看得瞠目结舌,回不过神来。

  少数民族同胞能歌善舞,黎家儿女也不例外。中午时分,一阵欢快的音乐响起,原生态歌舞表演《槟榔·古韵》即将拉开了。循着声音找过去,在一片茂密葳蕤的大树簇拥下,别致的舞台上,阿哥阿姐们已经跳起了民族风情舞蹈。

  置身于原生态大舞台,宛若回到古老的村落。“就像每个黎族村寨里都有的那一片宽阔地,村里的老人们在那里乘凉、孩子们在那里玩乐、青年们在那里对歌,节日的庆典也在那里举行,这个舞台将用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现民族生活。”导游说,高处金字塔形的茅草屋,就是隆闺。黎族青年“夜探隆闺”,对歌定情的故事,黎族打柴舞、舂米舞,最原始的钻木取火、自制的黎族乐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纺织技艺,这些黎家生产生活的情节,都被巧妙地融入此刻的舞台。舞台上水车悠悠,转动的是岁月,不变的是黎村世代传承的淳朴和善良。

  一个黎人的心声

  想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莫过于有一个当地朋友。

  在保亭采访时,恰逢此前采访过的黎族原生态歌唱组合——哈鹰组合代表邢日清在此地参加全省音乐创作会。得知记者采访民族文化旅游,他建议一定要吃一顿黎家饭。“五脚猪、竹筒饭、糯米酒……这些是必须要有的。和吃的东西相比,黎家饮食文化更有代表性。”邢日清打开自酿的糯米酒,倒出一杯,用筷子蘸两滴,抖落到地上,再用筷子夹起两块肉、一点儿菜,同样扔到地上。口里念叨着,“如果我来的时候,带了你们来,那请你们吃完离开,希望我的朋友们都平安;如果我酒桌上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还请大家不要计较见怪。”说完示意大家可以开吃了。

  “这是我们黎家饭前的礼仪。有了这个程序之后,桌上人才可以放开了吃,开怀地喝。”邢日清解释说,黎家人非常重视长幼有序,但有了这个餐桌礼仪,喝酒之后,大家就随意了。餐中,兴致所致,哈鹰组合的成员们更是唱起了黎家敬酒歌、黎家赶鸟歌,还随手摘下树叶,吹一曲欢乐的曲子,其乐融融,让人忍不住开怀畅饮。

  原生态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直致力于推广和传播黎歌的邢日清认为,黎族文化旅游要充分利用黎族民歌。他回忆说,小时候一直生活在黎村,父亲总是说,“教你唱歌吧,唱好歌娶个好媳妇。”邢日清笑着说,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常跟着村中的哥哥们“夜探隆闺”。“姑娘问情况都是对歌,歌唱得不好,姑娘是不会开门的。在当时,唱好歌是娶好媳妇的必要条件。”

  如今,“夜探隆闺”成了舞台上的事。但邢日清认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手段,而民族歌曲还是反映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海南为例,近年来,保亭、琼中、白沙等少数民族自治县利用民族文化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我所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海南最大的黎族聚居区,也可以在少数民族旅游上做更多的工作。”邢日清说,民族文化旅游要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更接近当地群众生活,过度舞台化之后难免哗众取宠。

 

编辑:顾彩玉

01 02

关键词:海南三亚 槟榔 最美民族风 旅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