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滚动新闻 滚动新闻

两会大家谈:龚克郑强李一飞谈教育改革走向何方

2015年03月09日 09:00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专才需要“精”,人才需要“通”】

  主持人:龚克校长刚才谈到从公平角度出发,咱们前期做的探索将为后期提供非常大的帮助。非常感谢龚克校长。李校长从高中的角度来说一定有非常深刻的意见,我们有请李校长给我们谈谈这个问题。

QQ截图20150309090107

全国人大代表、集宁一中校长做客人民政协网“两会大家谈”。记者李延兵 摄

  李一飞:好的,我觉得这次教育部出台这个改革,它是我们恢复高考以来的一次最重大的改革。这个改革,确实争论也很大,但是在我看来,这还是一次重大的经验,我觉得它的好处有几个方面:

  第一,确实有利于国家、高校选拔人才。为什么有利于选拔人才呢?第一它既有一个的标准,但是又有个人的选择自主。我觉得人才的成长,作为专才需要的是“精”,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一个普通人是需要“通”的。美国在19世纪就开始了通识(教育),(教授)作为人应该具备的知识。过去我们(按能力来)划分人,分到我们文科不学理,理科的不学文,所以我感觉培养出来的人带有片面性。美国的通识教育讲究全面性,(因为)这个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中国目前出现的许多问题,我作为教育部门工作者,常常审视这些问题都在想,其实都出在教育。

  你看现在的道德滑坡,现在的信仰危机等等,我认为其实出在教育问题上。教育的问题很多,我们现在俞演俞烈的应试教育问题,学生家长所关心的不是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而只关心我能考几分、能考上什么大学。我经常问学生读书为了什么?学生说为了高考,上大学。进一步说,考大学为了什么?考大学为了找好工作。进一步再问,找工作为了什么?找工作为了升官发财。我觉得为什么我们这一代没有信仰,因为“读书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周恩来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后来是读书为了社会主义,那时候不管怎么样都有信仰。现在没有信仰,只信仰钱。这样中华民族是可怕的,造成问题的原因是课程体系单一造成的。

  我们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为了选拔加大了其实好多没用的东西。但是知识面狭窄了。所以我们支持(这次)改革,(因为)它有利于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人有了选择的自由。另外不分文理毕竟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学一些,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更多需要常识,而不是知识。作为专家需要高深的知识。什么是常识,就是做人必须所需要的知识。所以这个改革最终是有利的,当然在改革中有许许多多需要我们完善的。

  我就讲这些。

  【教育的成功不在于学一门技能,而在于人内心的丰富和对人性的理解】

  主持人:谢谢李校长,非常同意您刚才所说的,以往的文理科分离不太利于我们在信息社会上的需求,我们也非常期待高考的改革对于未来真正培养跨界人才有很好的帮助。另外您也谈到去功利化的教育方向,是我们非常值得期待的。

  有请郑校长针对改革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座的青年朋友在网上关注到郑校长有非常多的精彩演讲,有请郑校长给我们做问题的解答。

QQ截图20150309090225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做客人民政协网“两会大家谈”。记者李延兵 摄

  郑强:各位听众、观众,我非常赞同龚克校长和李一飞校长的(观点),我们访谈就谈不同的观点,我的观点不是在于说不同意刚才两位嘉宾的谈法,也不是否定教育部的改革,昨天和今天我接受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采访,我谈一点不同的观点。因为这恰恰反应了全民素质存在的问题,我们喜欢一边倒,我希望有独立的见解、不同的观点。

  我们在研究讨论高考改革的时候,我要说一句话,与其说我们在做这样的技术修正,(鉴于)我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也在中国不少所大学当过老师,也给不少中学做过演讲,(不如说)实际上这都是技术上的事。

  实际上高考全世界都存在,包括龚克老师和李校长,两位都比我年长,他们一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或者是高考的1977、1978年。那时候中国没有富人和富裕阶层,不管是干部的孩子还是农民的孩子,都走到一个起跑线,都考上了大学。你要注意“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没有过时,因为我在中国的好大学、富裕的长三角——在浙江大学当过校长,可现在到西部就很担心。如果我们走到另外一个极端,所谓(凭)教师的感受去面试自主招生,现在大家都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孩子的素养,我就问农村的孩子、边远地区的孩子,他们能像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的孩子从小到少年宫学钢琴、学外语,能像你们这样能说会道吗?他们看到电视机、摄像机就怯声,难道说我们分数降低点就看他们的表现,他们能录取吗?所以我又讲孩子的素养、包括综合素养不能用一次分数(来评定),但是我也需要强调,不能用一次大学的面试来决定孩子的素养。我要为穷孩子说句话,实际上山沟里的孩子就靠一次分数。所以我希望,总理今天讲“不要任性”,我就觉得我们无知无所谓,但我们披着改革的旗号在做尝试的时候要特别的慎重。因为几千年来国内外都有高考,实际上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我觉得比高考分数(更重要),或者说是应该改变现有的所谓评价标准乃至国民理念,(也就是)对孩子幸福观和人生观的一种认可的理念,我始终强调这句话,读中专没上大学同样有幸福的人生。因为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在外面便利店收钱的孩子的眼神和读大学的眼神是一样的,人生不是读博士就是幸福的人生。所以我强调的第一点(就是)读中专和大学同样有幸福的人生,考不上清华、北大、南开,读贵州大学照样有幸福的未来。这一点特别重要,爸爸妈妈不要认为孩子的高考才是终身的评判。我可以这么讲,(是因为)我实际上(就是)靠不断的学习、终身的学习。那一年打倒四人帮我的外语才29分;今天,我现在考八级、十级,我的博士生都比不上我,这次在英国,我用英文做了演讲,所有人都觉得我讲得好,因为我带有四川口音,因为可爱。

  我再补充一点,他们都讲的很重要,但是我补充一句:我们做技术层面工作的时候,实际上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靠灵魂、靠文化来引领(学生)。如果有一天我们(定义)教育成功是认为扫地的清洁工、拉煤工、烧煤气的工人,他们的人生就像这位校长讲的“不在于学一门技能”,而在于人内心的丰富和对人性的理解,(那我们就真正成功了)。我到贵州大学去视察,我跟贵州大学的孩子们说话,就要鼓励穷的孩子、(尤其是)高考分数不太高的孩子,我经常说一句话:考上名校把吃奶的劲儿用完的孩子未必有戏。我在北大、清华敢讲这句话,基本上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吃奶的劲儿都用得差不多了,考上贵州大学现在开始用劲吃奶有望成才。

QQ截图20150309090322

访谈现场青年学生提问。记者李延兵 摄

编辑:罗韦

关键词:教育 校长 高考 大学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