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

民革中央助力毕节市纳雍县同步小康纪实

引进专家帮助指导建立生产基地,培训乡土人才,实现生产的产业化突破

2015年04月21日 08:44 | 作者:邵宏华 王恺强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说到这,这位脸膛黑红的汉子开心地笑了。

  厍东关乡作为纳雍“北大门”,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扩大樱桃种植面积 ,眼下已带动1.2万户农民参与种植,总溪河两岸的樱桃“火”了,农民的腰包鼓了。

  中共纳雍县委书记郭华告诉记者,纳雍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从2000年的1262元,达到了2013年的5309元,当前,根据毕节市委、市政府的规划,纳雍人民正“决战贫困、同步小康”,民革中央帮纳雍脱贫工作也早已进入帮农户致富,使之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的新阶段。

 

  煤炭先行 脱贫的基础夯实了

  加快贫困地区发展,首先要夯实产业基础。1991年,纳雍县没什么产业,农民增收更是无从谈起。扶贫伊始,民革中央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打造重点产业、提高当地财政收入上。

  纳雍富煤。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资深专家,民革中央原副主席胡敏多次率领考察组来纳雍调研考察,认为煤炭将是纳雍经济崛起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此后,民革中央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开发煤炭等资源优势,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整体帮扶思路,组织煤炭专家多次前往实地调研,在设计规划、管理体制、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

  在民革中央联系协助下,2000年10月,总投资43.5亿的一期120万千瓦火电厂被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并破土动工,2003年6月,二期180万千瓦火电厂又落户纳雍。两个电厂已成功并网发电,使纳雍县成为了“西电东送”、“黔电送粤”的重要能源基地,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煤电托起纳雍县”的构想变成现实,有了支柱性的产业,也就有了跨越式发展,实现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基本条件。

 

  产业调整 同步小康近了

  进入新世纪以来,民革扶贫工作也由过去帮助提高县级财政收入转向千方百计提高农户收入方面,开始了帮扶纳雍第二阶段的工作。

  纳雍县以前基本不种蔬菜,随着电厂发展和当地城镇化建设日益加快,商品蔬菜需求量剧增。为了促进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民革通过引进专家帮助指导建立生产基地,培训乡土人才,实现了纳雍县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突破。

  输血多、造血少,村民自我发展能力依然较差,是以往扶贫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民革中央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抓好扶贫规划的实施,坚持扶贫到村、落实到户”的精神,将扶贫工作重心下沉,把提高农民的收入方面作为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即引入市场机制,提高“造血”机能。

  民革组织蔬菜专家指导实施蔬菜示范种植项目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积极支持。经过几年努力,蔬菜生产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要,还远销到四川、重庆等地。

  根据纳雍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民革组织专家编写了《纳雍县主要蔬菜栽培技术》一书,免费发给农民群众。到2006年,纳雍县已建立8个蔬菜生产专业村,以长沟村为代表的蔬菜生产基地,每亩最高产值达到8000元,户均收入达2万元。商品菜种植已经成为纳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提高县级财政收入到实现农民个体增收,记录了民革中央25年来帮扶纳雍的历程,也是民革中央面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做出的思考和转变。把生态农业产业作为下一步扶贫产业主攻方向,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使农民具有“自我造血”机能。纳雍人民脱贫致富、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本报记者 邵宏华 王恺强)

 

编辑:孙莉姗

01 02

关键词:民革 扶贫 小康 纳雍县 毕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