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钱理群:不以汉奸否定周作人

2015年05月25日 10:40 | 作者:梁小民 |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 

120076112

钱理群

  九十年代初,我们的改革目标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大推倒南墙迎合市场经济大潮。大约从北大热闹非凡的百年校庆起,就有不少人在质疑:北大传统还在吗?北大还是思想文化的净土、圣地吗?钱理群先生在《精神梦乡:北大与学者篇》中引用景风的《圣土之上的北大》的一段话(第3-5页)正代表了这种声音。这种声音直至今日仍然在民间流传。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北大的传统是什么?现在我们是否失去了这种传统?

  最近引起我思考这一问题,是因为读了“钱理群作品精选”中的四本书:《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世纪新路:现代作家篇》和《精神梦乡:北大与学者篇》(三联书店,2014年10月),尤其是《精神梦乡》。我与钱先生都是“文革”后第一届(1978年)研究生,同校而不同系。不过当年都住在同一楼层,有时一起上“公共课”。毕业后都留校任教,且我也颇喜文学,曾去钱先生斗室中侃过大山。以后我离开了北大,但仍爱读钱先生的书,除这四本外,还读过《1948:天地玄黄》《我的精神自传》,以及他在联经出版社出的《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上册,没读下册),和报刊上的一些文章。

  我与钱先生有一面之交,套用民国的话语模式也可以说“我的朋友钱理群”。在我内心深处,对钱先生一向敬佩有加。他长我四岁,我们有大体相同的经历。在贵州的艰难时世里,他仍然在孜孜不倦地读书,研究鲁迅,考上研究生回归学术之路时已人到中年了。我敬佩他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持之以恒地读书、思考、做学问,且学有所成,终成大师级学者。我更敬佩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始终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关心社会。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呼唤。钱先生是老北大,深受北大传统的熏陶。他的为人与治学都体现出了北大传统。我正是要从他的书中来寻找北大传统。

120076122

1981年,钱理群(左三)和研究生同班同学在一起

  北大的前身是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说百年北大正是由此算起。但我始终认为,北大的起点应该是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1917年,北大的真正百年校庆应该在2017年。京师大学堂其实算不上大学,只是清政府培训官员的“国家行政学院”。自从蔡先生来北大后,北大才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开始形成自己的传统。

  大学以做学问、传承文化、创造新思想为己任。这正是蔡先生所说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要做学问,必须有自由的探寻,有思想的交锋。蔡先生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正体现了大学精神的实质,这成为北大传统的基石。蔡先生把这种思想变为行动。在他任职期间,既请了有新思想的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诸君,又请了保守而有学问的辜鸿铭、黄侃、刘师培诸先生。北大既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正是北大在诸多百年老校中独树一帜的原因。钱先生由此引申出北大的精神是“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精神梦乡》,183页),这与蔡先生的思想完全一致。

  高度概括的传统与精神毕竟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在行为上。在北大,这种传统首先体现在做学问上。钱先生认为大学的功能“一是思想文化、学术精神传统的传递的坚守;二是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创造”(《精神梦乡》,“前言”)。作为一个大学,总要有一批学者以独立、自由的精神作学问,北大的传统就体现在北大传统的学问中。百年间,北大出了一大批影响甚大的学者,正说明北大传统绵延不绝。但百年中国并不平静,中国的先行者仍不屈不挠地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探寻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在这种情况下,学者不能平静地在书斋中做学问,他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国家独立才有学者人格、思想的独立,只有国家富强才有学术的繁荣。因此,北大传统还体现在对民族、国家的关心上。钱先生正是从这两个方向来解释北大传统,而且我们从钱先生身上也看到了这种传统。

120076137

钱理群在1960年代读书

  钱先生是学者,他几十年的学术研究体现了北大的学风,即北大的学术传统。

  钱先生1962年写下第一篇有关鲁迅的读书笔记,应该是他进入学术研究的起点。不过从这时到1978年,整个社会处于“文革”的动乱之中,连偏僻的贵州安顺也放不下张平静的书桌,钱先生的研究也没有成果问世。不过这一段的读书、思考,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钱先生称为“入世前的准备”。1978年钱先生又一次考入北大,师从王瑶先生,这才是学术研究的正式开始。钱先生遵从王瑶先生的教诲,不急于出成果,先打下扎实的基础,直至1985年才有研究鲁迅的《心灵的探寻》问世。钱先生从研究鲁迅、周作人入手,然后扩大到整个现代文学,终成一代学术大师。

  我认为钱先生的研究体现了北大的传统,首先在于学术研究水平高。如何评价人文学科的学术成果,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不过我认为学术研究水平高,起码应该是突破了前人的传统观点,有新见解,且这种观点论据充分,使人耳目一新。我想就钱先生对二周和现代文学研究讲一点体会。

  也许是受时代影响吧,我也一直爱读鲁迅的作品。“文革”中发配到东北深山老林时,带了一套1963年出的《鲁迅全集》(十卷),每晚无聊时就在昏暗的灯光下一本一本读下去。当时对鲁迅许多深刻的观点、语言颇为赞赏,崇拜之至。到九十年代再读鲁迅的书时,颇感鲁迅此人太极端、偏激,崇拜之心消失了,甚至觉得他不如胡适,他的文章也不如林语堂、梁实秋。对鲁迅甚至有点反感。从崇拜到反感,这说明我没有读懂鲁迅。研究鲁迅的传记、回忆、评论我也陆续读过一些。但真正触动我,使我认识鲁迅的还是《心灵的探寻》。我认为,在许多鲁迅研究中,这是一本有独立见解、高水平的著作。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先生 北大 传统 鲁迅 钱理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