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罗永章:“约会”科学

2015年08月04日 08:45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师父,师+父

 

  7月11日晚,罗永章生日前一天,20多位新老学生一起为他庆祝生日。平日里繁重的实验任务和累积已久的压力暂时抛到一边,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直到深夜。

 

  回到家后,罗永章习惯性地打开邮箱,竟意外收到来自大洋彼岸曾经教过的学生发来的生日贺信,当看到开头“DearprofessorLuo”时,罗永章眼眶湿润了。

 

  2001年,罗永章撇下在烟台创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潜下心来到清华大学当一名老师。多年来,他时刻不忘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尽职尽责,一丝不苟。

 

  很多人都知道罗永章当老师很忙,但究竟有多忙?其实,翻一翻罗永章桌上的日历本,就能略知一二,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要进行的工作和实验安排,白天黑夜泡在实验室里工作是常态,甚至连去食堂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采访当天,记者“有幸”尝到了罗永章每天在办公室里吃的盒饭,两菜一汤的简餐。“在办公室里吃饭更快,几分钟就能搞定,不耽误时间。”说着,他一边拿起碗筷一边快速把米饭往嘴里拨。

 

  这种勤奋与执着,同样感染着他身边的学生。办公室里挂着的彩色展板上,37位毕业生笑靥灿烂,他们通过不懈努力,现在大多都在世界顶尖的名校继续深造。“你看,这个现在在哈佛大学,这个在斯坦福大学,这个在麻省理工学院……”提起自己多年来培育的学生,罗永章脸上写满喜悦。

 

  谈到罗永章现在的“90后”学生,罗永章微笑着说,“现在的学生都个性鲜明,观念更现代,思想更开放,但有时候会有些浮躁。”罗永章知道,唯有用真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他经常推心置腹地告诉学生自己的人生感悟、经验教训,一点一滴言传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很多毕业学子再见到罗永章时,总会说“罗老师,您当时对我们说的话太对了。”

 

  “亦师亦友亦父。”正是因为付出真心,罗永章换来了学生们对老师的最高评价。

 

  “又多了一个渠道为百姓做事”

 

  7月10日晚8点,罗永章回到实验室,身体有些疲惫,内心却久久不能平复。

 

  当天,全国政协在京召开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题协商会,34位委员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意见建议,罗永章正是其中之一。

 

  他的发言是关于《攻克行政审批的“最后一公里”,消除科技成果转化的藩篱》,就医疗行业他提出三点建议。“真的有很多话想说,不过时间有限,只好挑重点。”回国16年,罗永章亲身实践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建设及市场准入等转化医学的各个环节,真切体会到这个过程的艰辛与酸楚。“接下来我还会写提案,继续呼吁。”

 

  说起来,罗永章是2010年10月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跟同届委员相比,算是个“新手”。或许正是这个原因,罗永章从一开始就对“当全国政协委员”这件事特别认真。

 

  《关于改革药品审评收费制度,大幅充实审评人员队伍的建议》、《关于建立民事诉讼诚信评价及记录系统的提案》、《关于建设精英化法官队伍,培养法官职业荣誉感的建议》、《关于改革创新医疗器械价格审批制度的提案》……几年来,本着“重质也重量”的原则,罗永章每年至少提交3件提案,“多重身份”也让他关注的领域从生物医疗行业延伸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建议意见被有关单位不同程度采纳。用罗永章的话来说:“当政协委员真不仅仅是荣誉,能够多一个渠道为老百姓做事是最值得的。”

 

  “那教授、企业家、科学家、政协委员……这一系列头衔,您最喜欢别人称呼哪一个?”面对记者提问,罗永章捂嘴大笑,“哪一个都不喜欢,我喜欢别人直呼其名,这样感觉更真实。”

 

  作为一位研究肿瘤生物学的教授,罗永章把寻找治疗肿瘤的方法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但最害怕的事情却是看到癌症患者无助的眼神。“现在每分钟就有5人死于癌症,我总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

 

  采访结束,罗永章跟记者聊起自己的孩子。工作繁忙的他对孩子总有份难言的歉疚。“我相信,小孩长大了会理解父亲工作的意义!”53岁的罗永章眼里,记者读到那份独有的温情。(汪俞佳)

 

  罗永章简介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国家特聘专家,“人民政协讲坛”特聘教授,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研发出国家I类抗肿瘤新药,入选“2005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被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全球首次发现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被DNA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沃森评价为“向攻克癌症前进了一大步”。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罗永章 肿瘤生物学 全国政协委员 清华大学教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