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丰饶和田——古老绿洲的时尚种植

2015年09月28日 16:22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8日电(记者马锴)4岁的法如克·艾山江把切成了片的莲藕套在右手食指上,沿着边转着咬;身旁年轻的父母吸着气、擦着汗,不停地把筷子伸向桌上的麻辣香锅。

  这个4岁的孩子,不知道麻辣香锅里的藕来自哪里,但餐馆老板艾则孜江·艾热提知道,这藕是和田当地出产。他店里用的所有蔬菜都来自当地,其中大部分来自和田市团结新村。

  去年三月,和田市政府在离市区十几公里的沙漠上建起团结新村,木塔力普申请成为了首批村民。和200多户新邻居一样,木塔力普入住后分到1座温室大棚,跟着村支书朱德荣种起大棚蔬菜。

  一直以来,和田地区的农民不太会种菜,在他们的饮食中,各类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蔬菜占比很小,而且仅限于黄萝卜、洋葱、土豆等。

  “种菜太累,还不如不吃。”刚开始不久,从未种过菜的木塔力普就打起退堂鼓,但耐不住朱德荣的软磨硬泡,种了一棚西红柿。菜贩子上门收菜时,木塔力普一下挣了1万多元,从那以后他就不再喊累。大棚里的茄子、辣椒、豆角也成为他家餐桌上的常客。

  现在,木塔力普专找朱德荣教他种些和田市场上少见的菜,因为“种得越少,价格越高”。

  按照政府规划,未来这里将建成1万座蔬菜大棚,成为和田乃至南疆地区的蔬菜生产基地。

  和田,虽然地处塔里木盆地的口袋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南端,其实一直以物产富饶闻名西域。

  《马可·波罗东行记》记载:“此处盛产棉花、亚麻、谷类、酒和其他物品,居民经营农场、葡萄园以及各种花园。”

  从种粮到种菜,对木塔力普来说,或许是一次重要的改变,但对于和田绿洲来说,从无到有的作物变迁在过去千百年里发生过无数次。

  作为丝绸之路上东西交流的通道,东来西往的旅人留下的种子就在这片绿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直至今日。这片沙漠边缘的绿洲不断丰富着它的出产,丰富着当地的餐桌。

  原产亚洲热带的水稻就是其中之一。在喀拉喀什河边世代居住的墨玉县人说,自打有了抓饭起,墨玉就种起了水稻,但谁也说不清抓饭是何时被端上当地人的餐桌。

  图迪麦麦提·巴克一家秉承了绿洲人沿河而居的古老习性,世代居住在喀拉喀什河边的墨玉县加罕巴格乡恰尔巴格村。打小就陪父亲种地的他,熟稔父辈留下的引水漫灌、撒播稻种的全套流程,觉得“费不了什么力气,也收不了多少粮食”。

  今年春耕前,村里来的几个科研人员选中他家挨着河边的一块地,和他商量要搞科技种稻,绿色养殖试验田,听得他一头雾水。在得到收成由科技人员按前一年产量保底,并无偿提供良种的保证后,他决定跟着他们试试。

  就这样,图迪麦麦提领来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县水稻试验站的原种,跟着科研人员张波学起了水稻育苗、插秧、控制行距等一套现代水稻种植方法,还在稻田周围挖了一圈半米宽的深渠,引上水养起了螃蟹。

  “他们种地讲究细、名堂多、很累人,但看地里长势,今年收成应该很不错。”图迪麦麦提说。这几天,忙活了大半年的他就要迎来丰收,村里人也纷纷称赞他的稻田长势喜人,言语间除了羡慕,也有想要讨教的意思。

  对这些绿洲农民而言,学用新方法、新技术种植古老作物是祖辈留下的传统,也正是这种传统让绿洲农业在过去千百年间不断得到突破,让古老的作物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在和田县巴格其镇,唐代栽下的“核桃王”树依旧枝叶繁茂、硕果累累,而它遍布和田各地的子孙也在一代代绿洲农民的改良中,变得壳薄仁满,走出盆地,远销海外。(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丰饶和田 古老绿洲的时尚种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