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提高质量评价标准 推动仿制药健康发展

仿制药 疗效才是金标准

——农工党中央专题调研侧记

2015年10月21日 08:54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5-10-21zx501_P_1_20_2554_1610_2968

 

  ●由于可为政府节省高额医疗保障开支,仿制药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拥有全球最发达医药市场的美国,仿制药的市场份额约达90%,欧盟医药市场也有50%以上份额为仿制药所占据。

  ●我国也是仿制药大国,且拥有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但我国仿制药发展的整体质量水平和产业集中程度都还比较低,百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仅约十余家,平均利润率仅维持在5%~10%,与国际上仿制药平均40%~60%的利润率差距甚大。

  ●为深刻探寻我国仿制药发展存在的质量问题,农工党中央于9月28日-30日、10月8日-10日分别赴江苏南京、山东济南、河北石家庄三地开展专题实地调研,以期为仿制药质量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

  一枚药片带来困惑

  已年近花甲的刘青年还是被动地学习了一个医学名词——仿制药。

  他来自黑龙江,现在北京朝阳区的城乡结合处做生活用纸的二级批发生意。3年前,刘青年被医生告知患有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此后每天服用厄贝沙坦片就如同吃饭一样,成为刘青年生活中不可遗漏的环节。

  他每次都在商铺附近的社区医院买同一厂家的药。两周前刘青年再去医院买药时,被告知他一直使用的厂家临时缺货,医生给开了另外一个厂家的厄贝沙坦片。

  刘青年原本以为,都是医院开具的处方药,药品名字也都一样,虽然厂家不同价格相异,但是降压降糖的效果应该一样。就如同市场出售的衣服,材料、款式一样,即使裁缝不同,也仅仅是针脚走线方面有些细微的差异而已,并不影响衣服的整体作用和效果。

  但刘青年没有想到,服用新厂家的降压药之后,不仅血压出现波动,他还经常出现一过式的头晕、心悸等症状。这让他很是疑惑:同是医院开出的降压药,为什么连降压这么简单的事情都解决不了?

  正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就读博士的儿子解答了刘青年的疑惑。原来,刘青年所购买的两种厄贝沙坦片均为国产仿制药。只是后一厂家的厄贝沙坦片虽然在剂型、剂量方面都和前一厂家相同,疗效却差了很多。

  也是这次经历,让刘青年了解到,同一个药品名字,国内可能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在生产,而他们最终的成品都被称为仿制药。并且,不同的仿制药之间,疗效可能相差甚远。

  仿“标准”还是仿“疗效”

  其实,国产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也是农工党中央在开始调研之前,专门联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于8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仿制药的质量问题和对策”座谈会上,已经形成的初步共识。

  “虽然已有初步的认识,我们还是需要明确仿制药的质量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需要怎样的解决路径?”在调研组到达的首站城市南京,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何维在首场座谈会上再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何维看来,仿制化学药从技术上来说,国内企业有能力达到原研药相当的水平,因为化学药的成分比较固定。而要仿制“活的”生物药,难度就大得多。

  正是因为化学药的仿制相对容易,国内药品制剂和原料药企业4800多家,绝大多数生产仿制药。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被批准的16.9万个药品文号中,属于化学药品的有10.7万个,其中95%以上为仿制药。

  上述数据,直接证明了仿制药在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很遗憾,这数据却不值得骄傲。因为现有的诸多仿制药,不少疗效却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无效且副作用明显。

  产生这样的结果,和我国仿制药产业的发展历史相关。

  据调研组成员之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副巡视员李金菊介绍,2000年以前,药品紧缺性是国内药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时,各省卫生部门掌握着仿制药的审批权,国家对仿制药的要求也只是“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一大批仿制药因为达到仿制“标准”(即被仿制药的主要成分和检验标准)顺利获批。

  但“标准”不直接等同于质量和疗效,“标准”相同,使用的辅料不同,或者制作工艺相异,其最终的药品在质量和疗效上可能相差很远。而对于患者和临床医生而言,疗效才是评价一种药品质量的金标准。

  “标准”和“疗效”不能分割

  其实,仿制药的标准和疗效本应该相辅相成。

  “只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国内相当多数量的药企所生产的仿制药,主要是针对原研药的主要成分和检验标准进行仿制。他们所谓的‘等效’,不是指其申请的仿制药与同类上市产品之间的等效,而是与其参比制剂两者之间的等效。”召开于北京的座谈会上,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秘书长陈昌雄的发言如此明确地表示。这解释了国内相当大一部分的仿制药企业是如何游走在“标准”和“疗效”的边缘,从而导致仿制药的质量距离原研药越来越远。

  正是因为意识到仿制药的质量评价,应以疗效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今年的国发44号文,明确指出将仿制药的定义由“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

  不过,这并不是我国首次对仿制药提出质量的一致性要求。2012年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推行仿制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但据调研组了解,该评价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

  据调研组了解,目前监管部门主要依据体外溶出曲线是否一致作为评价仿制药质量的标准,如果仿制药体外多条溶出曲线均与原研药一致,则疗效相当。

  不过在国家推行仿制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之前,仿制药的生产大都并不是以原研药作为仿制对象。而被仿制药的选择,又直接影响了仿制药的质量效果。因为被仿制药是药品定性和定量的标尺,被仿制药的不统一,会导致各种研发和临床试验存在缺陷,从而造成企业无法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和临床疗效的评价。

  比如,一家企业仿制原研药,达到了90%的生物利用度,按生物等效是合格的,因此获得批准了。第二家仿制企业又按照第一家仿制企业做生物等效性试验,也达到90%的生物利用度,虽然也等效合格了,可实际只相当于原研药80%的生物利用度。如此一家一家仿下去,生物利用度持续降低,仿制药的疗效距离原研药也越来越远。

  “所以,在我看来,需要制定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比如,将体外溶出曲线与原研药一致作为最低评价标准,然后根据生物等效性试验设置更高标准。对于那些体外溶出尚不一致且影响疗效的仿制药,应该禁止生产。对于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仿制药,应该给予政策的扶持,让它们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在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这样建议。

  其实,生物等效性试验指标,也是世界上其他仿制药强国正在践行的评价指标。这项指标,需比对仿制药和原研药在人体内药物有效成分总体吸收程度,以及血液中能达到的最高药物浓度。换句话说,生物等效性试验是在体外试验的基础上,对仿制药在人体内作用提出的更高的疗效试验要求。

  我国可以成功生产高端仿制药

  虽然仿制药产业乱象横生,却也并不能掩盖某些致力于首仿、挑战原研药专利的企业的光芒。他们不仅能够生产出和原研药药效一致的仿制药,还能成功挑战专利,获得新药批准文号,并凭借价格和疗效优势顺利占领市场。

  在召开于南京的座谈会上,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善春发言时表示,2010年正大天晴推出的首仿药“恩替卡韦分散片”(润众),作为新一代抗乙肝病毒药物,不仅成功打破了跨国企业的垄断,还凭借良好的疗效和适当的价格赢得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在上市5年之后,润众以原研药一半的价格实现了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且市场份额也超过原研药,成为国内第一。

  在调研组考察石药集团时则了解到,石药集团生产的仿制药曲马多同样成功地塑造了中国高端仿制药的品牌,其因在原料、配方、质量、疗效等方面与原研药一样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做到了“走出国门”,并于2014年占领美国该药品20%的市场份额。

  “坦白讲,仿制药产品之间(比如首仿和N仿之间)质量差别很大,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我们现在亟须要做的是,如何在保证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的前提下,将质量较好的仿制药和质量较差的仿制药区别开来,从而改变仿制药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这首先需要仿制药品要通过与原研药品的一致性评价,另一方面则需要相关部门在招采过程中,给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公平的竞价环境,比如将原研药和首仿药放在同一个竞价系列来竞标。”召开于南京的座谈会上,江苏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束一平这样呼吁。

  的确,通过对仿制药尤其是2007年之前审批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品的质量一致性评价,也是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与会各方针对仿制药质量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给出的最多建议。他们认为,2007年之前审批的仿制药因为门槛低,在整体上拉低了中国仿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而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就可以通过提高门槛的方式,把部分劣质仿制药被逼出局。

  对很多致力于生产高端仿制药的企业来讲,等待国家提高仿制药的质量评价门槛时日已久。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赵俊在座谈会上坦言,他们不怕国家提高标准,但是就怕国家没有标准。只是,这个标准的门槛需要提高到什么程度,现在还缺乏科学有效的参比指标。

  在王善春看来,如果政府、企业一同努力,认真抓好国产仿制药的质量评价,使其成为市场竞争的公平准则,那么仿制药产业的春天就真的不远了。

 

 

编辑:赵彦

关键词:仿制药 疗效 标准 高端仿制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