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刘康迈——扎根南疆,深入基层的疾控卫士

2015年10月26日 10:33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王宇鹏)秋季的新疆喀什,公路两旁随处可见挺拔坚韧的胡杨树,茂盛的枝叶微微泛起金黄。这里是刘康迈的第二故乡。刘康迈是中国疾控中心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公共卫生工作站的第一任站长,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虽然任期已满,离别在即,他却早已习惯称自己是“喀什人”,因为这里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也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

MAIN201510260829000532226224204

 

图为刘康迈与喀什地区肺结核患者交流 (摄影:《中国卫生画报》 丛岭滋)

  喀什成为第二故乡

  9月26日正值古尔邦节假期,也是刘康迈与新疆的同事们告别的日子,还有4天他就要正式退休了。看到刘康迈与大家互道珍重,喀什地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培训科副科长刘俊玲终于相信,刘站长这次真的要离开喀什了。过去的两年多里,刘康迈也经常到北京开会,但因惦记着南疆工作站,总是匆匆赶回。

  “真舍不得他走,心里特别难受。”刘俊玲泪流满面:“喀什地区的大小事他都当成自己的事情办……”“刘站长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帮助了我太多。”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综合科科长彭孝旺说,“我的孩子满月时,我们还邀请刘站长照了一张全家福。”

  刘康迈对喀什同样不舍,他早已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2012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援疆工作的统一计划下,中国疾控中心决定组建驻南疆工作站,直接服务于边疆基层人民群众和卫生机构。2013年5月22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疾控中心南疆工作站正式成立。

  有过援疆经历的刘康迈顺理成章地成为南疆工作站的首任站长人选。2006年新疆北疆艾滋病流行态势严峻,刘康迈受命负责伊犁地区的艾滋病防治联系点的工作。四年间他先后20余次往返于北京和伊犁之间,一年中总有两个月是在伊犁度过的。

  虽然对伊犁已是轻车熟路,但喀什不同,在这个汉族人占比不足8%的地区,刘康迈起初很难融入当地。下班后为了排遣寂寞,他常常独自在宿舍里唱歌,几盘光碟来来回回唱了不知多少遍。

  刘康迈意识到,要在一个民族同胞占绝大多数的环境中工作,必须要通晓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他通读了新疆大学刘志霄教授写的《维吾尔族历史》,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还学会了几句维族的问候语。

  慢慢地,刘康迈融入了工作集体中,和大家打成一片。2013年的古尔邦节,维族同胞争相邀请刘康迈到家里做客。按照当地习俗,主人送上的东西要吃完,否则不礼貌,刘康迈拜访了八户人家的半天功夫里,吃了七碗面条和两碗馄饨,最后撑得坐不下,只能跪在席子上。这件事一时间成了内部的笑谈。

  一眨眼又是古尔邦节,两年时光一晃而过。离别之时,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暨地区肺科医院院长肉孜·麦麦提对他送上了这样的评价:“最优秀的共产党人、最尊敬的长辈、最亲爱的兄长、最优秀的公卫斗士、感情最真挚的朋友。”

 

MAIN201510260830000168102049259

 

图为刘康迈在叶城县依力克其乡阿亚克色日卡阿塔村卫生室与医务人员交流(摄影:《中国卫生画报》 丛岭滋)

  深入基层“接地气”

  叶城县依力克其乡的一间村卫生室内,数位结核病患者正在喝牛奶。在为期6个月的疗程里,他们每天在此按时服药,然后领取一份含有鸡蛋、牛奶和点心的免费营养餐。

  这些患者看上去都身形消瘦。“结核病患者基本都影响不良。”刘康迈解释,“在这里为患者免费提供营养餐,既是为了补充营养,也是为了督促其按时服药,坚持治疗。”

  喀什地区地处新疆西南部,从东面塔克拉玛干沙漠吹来的黄沙,飘到西面正好被高耸的帕米尔高原拦截,沉降下来的飘尘长年侵害当地人的肺部。为了防沙,民居的窗户修得狭小,连一个人都钻不进去,到了冬天为了保暖,干脆用塑料布将其糊上或者用砖堵上,造成通风不良。这样的房子里又往往是几代人挤在一起。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喀什地区结核病形势严峻。

  这并没有吓倒刘康迈,他认为,结核病是有有效药物的,治疗技术不是问题,只要管理到位,抓好病人的居家督导服药,一年就能看到拐点。

  但事实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几个月后我发现,远不是自己设想的那么回事。”刘康迈解释,“首先,全地区那么多病人很难被一一找到,即便找到了也没有能力为其全部进行常规治疗。这种想要迅速见效的想法是很幼稚的。”

  刘康迈决定改变策略,将范围缩小到一个乡,集中所有资源,在一个乡内走村串户,把所有具有结核病症状的人筛查出来,到卫生院进行检测,只要发现就纳入治疗。目前已有莎车、英吉沙和疏勒三县开展了普查普治试点。刘康迈认为,长此以往,在小范围内是可以出现疫情拐点的。

  事实上,南疆地区不仅有结核病,其他各种传染病均有流行,国家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喀什占了32种,免疫规划疾病和艾滋病的流行也相当严重。面对喀什的众多公共卫生问题,自己能起什么作用,能起多大作用,是刘康迈经常追问自己的问题。

  两年间,他走遍了喀什地区所辖的12个县市,20余个乡镇和40余个村子,行程万余公里,了解当地的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了解当地民众的主要卫生需求。

  把所见所感记在心里后,刘康迈奔走于各级政府和各级卫生机构之间,积极反映这些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危害,协调解决各县、乡的公共卫生技术难题;推动各级政府对疾控工作予以更多的政策倾斜,联系国家各级疾控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喀什地区的大多数维族同胞看不懂汉语,刘康迈从喀什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的农民画获得灵感,认为这种形式通俗形象,易于传播,他便号召以农民画来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回顾自己走过的万里征程,刘康迈感慨:“守在北京的‘象牙之塔’里写论文固然惬意,可永远体会不到在南疆现场那种接地气的充实。”

  “输血”不如“造血”

  刘俊玲对刘康迈的评价是“实干型,做事实打实”。

  刘康迈尤记得初来喀什,让他惊讶的是,在这里搞公共卫生,花钱比要钱还难,“很多一年前努力要来的钱,一年后还趴在账上,理由很简单,没有执行能力。”

  “喀什卫生工作的缺陷是全方位的”,这是他起初最真实的感受。为此,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抓起,培训当地疾控人员如何穿脱防护服,如何填写传染病调查表等,“在基层工作,要不吝做小事。如果是为了拿个什么奖,就不要来这了。”

  开展培训是刘康迈格外重视的,在他看来,“输血”不如“造血”。两年多来,国家疾控中心在喀什举办了各病种防治培训班30余次,利用电视电话视频系统开展培训目前做到了每月一讲,协调选派师资参加喀什和南疆其他地州举办的培训班10余次。

  这些培训均是国家疾控中心各机构自带经费开展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的“应急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中,喀什地区疾控中心在全自治区14个地州中获得第二名的成绩,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10月,南疆工作站根据喀什地区疾控中心提出的援助需求,协调山东省疾控中心派出2名食品检测方面的专家,手把手指导当地技术人员开展相关实验,填补了喀什地区疾控中心食品检验工作的40余项空白。

  离别在即,刘康迈心里放不下喀什,放不下南疆工作站,早早就为它的未来铺好了路——他根据两年多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了工作站到2020年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站的各项制度,提出了工作站公共卫生人员配备的条件和合理比例,并对整个南疆四地州卫生援疆人员的力量整合、科学使用提出了详尽的建议。

  离别之时,刘康迈终于可以为喀什人民,也为自己交上一份答卷——南疆工作站不仅在喀什站住了脚,还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今年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控中心下文件,参照中国疾控中心工作站的模式派人在和田和克州分别成立两个工作站,作为中国疾控中心南疆工作站的分站。目前这两个工作站已经开始工作,在当地的技术指导,规划制定,督导管理和公共卫生意识培养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今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刘康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回首两年多的经历,刘康迈不禁感慨:“随着时间的延长,人就会更有历史感的看待同一事物,你就会看到进步。就像人登山走路,登的时候总是很慢、很艰难,当你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地爬上一段,回头看时就会发现,原来你已经走了那么远。”

编辑:赵彦

关键词:扎根南疆 深入基层 疾控卫士 刘康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