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看诊就像看人生

———感悟精神科诊室里的人情冷暖

2015年11月25日 09:49 | 作者:朱秋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精神科,医生面临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疾病,而是一个家庭的苦难。医生,看似是患者家庭生活的旁观者,但更是参与者、引导者,他们需要一路体验患者的悲喜,并引导患者走出困境。

一间开放的诊室,一位身穿白衣的医生,在这个方寸之地,你表面上看,就是寻医问药。铁打的医生流水的病人,大夫面前的椅子上,人来人往,大家萍水相逢之后又各自离去。但精神科诊室,更像一个生活微缩的舞台,有人疯疯癫癫,有人浑浑噩噩,有人粉墨登场,有人黯然离去。

可以说,在精神科,看诊更像看人生。医生面临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疾病,而是一个家庭的苦难。医生,看似是患者家庭生活的旁观者,但更是参与者、引导者。北京安定医院的王传跃医生,就是这样一路体验着患者的悲喜,并引导着患者走出困境。

甜蜜———恋爱的喜悦

“最近感觉怎么样?”这是王传跃看诊一贯的开场白,像老熟人打招呼一样。也的确,看诊的几乎都是“老”病人,少则在他这看了二三年,多则十几年,面对这亲切的招呼声,病人状态各异地讲述起自己近期的病情。

刚一落座,一对来自河北邯郸的母女就迫不及待地向王传跃分享自己的喜悦,“王教授,我有男朋友了。”女孩儿脸蛋红扑扑的,完全看不出病人的样子。“怪不得爱美了”,女孩亮闪闪的耳坠吸引了王传跃的视线。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病后变得邋遢,不讲卫生,更别提收拾打扮自己了。知道“臭美”,对于许多精神病患者来说,是件好事儿。

一旁的母亲忙递上手机,页面上已是女孩儿男朋友的照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您帮着看看,这孩子没妈,当过兵,独立性挺强……”说着说着,竟是向王传跃拉起了家常。显然,对于得病的女儿还能获得正常人一样的恋爱关系,母亲有一肚子的话要向王传跃倾诉。虽然后面还有几十个病人在候诊,但王传跃没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探头看着照片,并通过母女的对话,捕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不时“提点”几句,竟像父亲一样教孩子在恋爱中注意点什么。精神科看诊,有时候看起来就像“聊天”,通过患者主述来看诊,聊得越多,越能更详细地确诊、开药,这也是王传跃每次虽然吃不上午饭,但也要加班详细看诊的原因。

“对了王教授,今天是我对象生日,我本来不想来看病了,但我记得您说过,健康比较重要,所以我还是来了。”听了这话,王传跃向女孩儿竖起了大拇指,这也是他鼓励病人常做的手势,并露出了他标志性的大酒窝。通常这个时候,伴随的还有他的大白牙,笑呵呵地对女孩儿说:“现在还来得及,赶紧回家,给男朋友过生日!”

雀跃欢呼着,女孩和母亲一起走出诊室。临出门,又冲着王传跃挥了挥手,波点连衣裙摇曳的裙摆像极了她们此时荡漾的心情,甜蜜满足。

酸楚———怀疑的愤怒

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走进了诊室,满脸怒容,进来的同时狠狠一甩手摔上了门,迎着“砰”的一声,一个眼泛红圈的女子走了进来,她紧咬着下唇,一言不发地站到了诊台前。看着眼前的一切,王传跃似乎明白了什么。“来,先坐下”,拍了拍面前的椅子,他冲男子招招手。中年男子不甘地坐下,还斜着眼睛看着站在边上的女子。迎着男子愤怒的目光,王传跃拍拍他的大腿,目光专注,与他保持了直视。王传跃经常这样专注地看着患者,目不转睛,他的眼神似乎有温度,让患者平静,也让他们感觉到医生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

“最近感觉怎么样?”“你住口!”男患者突然暴喝一声,“我就是原谅不了你的背叛,人家都敢做敢当,你是敢做不敢当!”男子边斜眼看着妻子边用力敲打着桌子。“她没做你要她怎么承认?”王传跃安抚着患者的情绪,伸出手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像这名男子这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得非常固执,怀疑妻子出轨的“幻觉”让他深信不疑,并坚持要和妻子离婚。如果坚决和他对着干,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严重的可能出现杀人命案。妻子泛红的眼圈更红了,强忍着委屈的眼泪,转过头去,沉默。王传跃观察着患者的反应,又通过沟通,给他进行了治疗、调药,期间,努力调节着家庭的矛盾,询问他孩子的状况,唤起男子心底的柔软,和对家的依恋。

“下次你们一家子一起过来,赶上寒假带孩子到北京玩儿。”看完诊,王传跃笑着对他说。提起孩子,妻子的眼中唤起一些光彩。“下次就不和她一起来了”,男患者说完气哼哼地先离开了。关上门的一刹那,妻子忍了多时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独自面对王传跃,她忍不住哭了出来,“太难了,真的太难了!要不是为了孩子……”看着哭泣的妻子,王传跃也忍不住叹了口气,这种对疾病的了解,对患者家属的同情,常让他无奈地叹息。

“他吃了药就会好些,但这种病很难治,你要做好准备,照顾好孩子。”听到孩子,妻子又从书包里掏出两大瓶儿童营养品,那是她买给儿子的,让王传跃帮忙看看适不适合吃。虽然不是儿科专家,但王传跃凭借医学知识,认真看了说明,给出了建议。

红着眼,妻子走出了诊室,她酸楚的情绪带得诊室都弥漫着一种压抑。透过镜片,王传跃的眼睛中闪过酸楚,之后则是坚毅——再难的病也要尽最大程度去

医治,这是一个家庭拥有未来的希望。

乐呵———为人父母的快乐

“孩子挺好的?”“好着呢,过两天就是1岁的生日了。”说到孩子,穿红色棉衣的女患者和丈夫一起喜上眉梢。“这是我们刚刚照的全家福,给您看看。”女患者拿出手机,给王传跃秀起了照片。“可健康呢。”夫妻俩一直念叨着。生病吃药期间要孩子,孩子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夫妻俩的心病。“多亏了王主任”,从能不能怀孕,到备孕,再到成为准妈妈,生宝宝,女患者从没间断就诊,在王传跃的指导下,也没间断吃药。

谁说精神病人不能生孩子?这是王传跃一直反对的观点,他始终鼓励精神病人享受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虽然有风险,但更多的是机会。他会为患者晓明利害,分析各种可能性,从患者决定要孩子的那一刻起,他就全力以赴帮他们实现愿望。

看着女患者成为母亲之后神采飞扬的样子,王传跃也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一个家庭的成功,将给更多患病家庭带去希望。他希望无数家庭因为这勇敢的一步,享受到他们自己觉得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享受的天伦之乐。“你的状态对孩子是最重要的!”这是他常常鼓励患者的一句话。

微笑着招招手,目送患者走出诊室。看着那耀眼的红衣服,王传跃不由自主地扬起了嘴角。

(作者系北京安定医院社会工作师)



编辑:赵彦

关键词:精神科 精神科诊室 人情冷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