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地铁“错峰票价”开错了药方

2015年12月04日 14:22 | 作者:刘文俊 | 来源:燕赵晚报
分享到: 

在治理城市拥堵方面,北京市交通委提出“错峰上下班计划”。在12月3日上午北京市交通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绍,未来北京新开通的地铁线路都将同步实施错峰票价。“目前,我们正在做系统测试,错峰票价具体如何调整,方案将于近期公布。”(12月3日《新京报》)

不可否认,高峰时段地铁客流量急剧增加,既影响了地铁运行效率,又影响市民出行。无奈之下,北京将实行“错峰票价”。所谓“错峰票价”,即执行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说直白点,就是平常时段维持正常票价,高峰时段提高票价,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引导乘客错峰出行,降低大客流风险。

“错峰票价”

“错峰票价”

从表面上看,地铁实施“错峰票价”,在高峰时段票价上扬,是因为一段时间内的运力供不应求造成的,符合市场规律,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地铁交通早晚高峰客流集中,运力与运量矛盾突出,是由上班族造成的。换言之,地铁的乘客对象绝大多数是上班族,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对这类庞大的低收入人群影响最大,因为他们无力选择其他的交通工具上下班,更不能选择放弃工作。因此,哪怕是“错峰票价”上涨10倍,上班族依然忍痛选择乘地铁。这也表明,地铁实行“错峰票价”政策,非但缓解不了城市交通压力,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上班族的出行成本,势必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可见,地铁实施“错峰票价”,存在借缓解交通压力之名、行涨价之实的嫌疑,并非可行之策。特别是,背离了地铁低价惠民的属性。地铁属于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廉价票制是必须的,政府给予补贴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地铁与市民出行关系最紧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途径,既然政府提供了补贴,就表明政府在向地铁企业花钱买服务,地铁也承担了公共服务职能,就不能一味地以牟利为目的,理应向市民提供低价优质的服务。

因此,地铁实施“错峰票价”,显然开错了药方。地铁化解交通拥堵,不能由乘客“埋单”,有关部门与其思谋着地铁涨价,不如在购买公共服务上有更大作为,让政府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成本。更重要的是,若想缓解交通压力,尚须在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上下工夫。比如,不妨向莫斯科地铁学习精确控制技术,高峰时段把行车间隔缩短到50 秒,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车厢内的拥挤现象,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出行便利和成本降低双重利益。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治理城市拥堵“错峰上下班计划” 错峰票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