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国外认可怎样的中医人才?交流瓶颈影响口碑

2016年01月13日 09:18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6-01-13zx501_P_1_800_647_1544_1498


人才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医走出去,关键需要中医人才走出去。目前,中医走出去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走出去的中医在国外的执业情况怎样?带着疑问,记者专访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医药文化传播公益基金“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训办公室主任纪高峰博士、英国中医药商会会长任广峰以及在英执业的贾明华医师。新闻背景:

2015年12月31日在英国首都伦敦,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农工党中央主管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医药文化传播公益基金,与英国中医管理委员会(CMC)、欧盟中医注册执业医师学会签订了在中国培训国际中医人才的协议,同时启动了“一带一路”中医国际人才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计划,接受培训的中医人才,将获得英国中医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英国中医师注册执业资格证书》及《欧盟中医师注册执业资格证书》,两份证书将为中医师在英国或欧盟其他国家申请签证、中医执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中方代表纪高峰博士说,这是中国中医药向国际化迈出的坚实的一步,是我们“一带一路”中医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契机和成果。

萎缩中前行的中医行业

70岁的贾明华来自上海,医学博士。在去英国执业之前,他原本是上海市华山医院的皮肤科专家。在英国,贾明华也是中医领域比较活跃的人物,不仅担任了英国中医执业医师学会会长,还经常为中医师在英国遭遇的各种困境积极奔走。

“并不理想。”当记者问起中医师在英国的执业现状时,贾明华有些心酸地表示。他在英国十几年的时间,亲历了中医行业在英国过山车式的发展轨迹。

据贾明华介绍,他的诊所除了服务于当地华人,本土老百姓也是重要的服务对象。在最红火的时候,他的诊所也经常需要排队一两天才能就医。但是现在,不仅医疗服务的项目减少了,诊所里的员工也有1/3选择了回国。

据贾明华介绍,行业发展红火的时候,一名中医师月收入8000~10000英镑很常见。现在,由于行业发展不景气,不少中医师的月收入都持续在3000~5000英镑的水平。这让中医师的心理落差很大。

“不过,一定能够重新茁壮成长起来。”顿了顿,贾明华又补充了一句。

他用“重新”一词,是因为中医行业在英国刚刚经历了一次整体萎缩。其代表性事件,是从2014年5月1日起,英国药管局规定在英国禁用中成药。受此规定影响,目前英国中医师多用中药浓缩粉自配内服方剂替代中成药,这极为不便,病员就诊人数也因此大幅下降。该事件还直接导致了中医诊所和中医从业人员的明显减少,中医诊所从高峰时期的2500家缩减为目前的1200~1500家左右,中医从业人员也相应减少。中医行业的生意也因为限用中成药的规定而变得清淡,勉强度日。

“其实,造成目前中医行业不如以前红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大环境的因素,也有行业内部自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多年来,英国媒体和英国药管局对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过分渲染。”贾明华表示,中医行业和中国所有行业的“走出去”战略一样,法律壁垒都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行业萎缩的最严重影响其实在于,英国中医从业人员来源出现枯竭状况。整个2015年,从中国内地进入英国从业的中医师仅有3名,按摩人员仅有2名。没有了人才来源,中医文化的传播就成了天方夜谭。”贾明华感慨。

人才几成为国外中医诊所共同“软肋”

贾明华的感慨,也正是纪高峰的担忧,这也促成了他代表中方与英国中医管理委员会牵手培养中医人才计划的落地。助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医药文化传播公益基金成立的初衷。

在纪高峰看来,中医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并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医行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实际上,在合作协议签订之前,纪高峰已经走访了英国的多家中医诊所。他发现,人才问题几乎是这些诊所的共同“软肋”———多数中医诊所都面临着中医师缺乏的问题,还有不少诊所在缺人的同时还受困于执业人员的非专业化。

“不少中医诊所的执业者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水平也参差不齐,再加上部分中医诊所过于商业化的因素,一些消费者的利益因而受到影响。”纪高峰说。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英国中医药商会会长任广峰博士的印证。

据任广峰介绍,由于中成药较其他草药制品有明显的药理作用,故其副作用也相应显得突出。根据以往经验,英国使用中成药后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副作用也大都是非正规的从业人员不当使用的结果。“因此,应加强对使用中成药的从业人员的质量控制,以确保使用中成药的英国公众的安全。”

“其实,英国老百姓并不排斥中医也不排斥中药。只是,由于法律体系和文化认同的差异,他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和接纳的程度还比较片面。比如,中医技术的自然疗法如推拿、针灸等,他们比较认可,但是中药疗法,他们往往只接受草药,而不接受中成药,他们认为中成药没有标准故而没有质量保证。”纪高峰说。

交流瓶颈影响国外对中医的评价

中医的研究成果不为西方人接受,也成为中国中医师在国外执业面临的又一尴尬。

“西方学术界的临床科学研究常用方法是所谓的随机双盲交叉对照试验,而中医研究很少使用这种方式,这是一种文化冲突,是交流的瓶颈。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中医传播的纽带,当纽带遭遇瓶颈,这种文化冲突又成为评价中医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标准之时,中医文化的传播和中医国际人才的培养必然受到直接影响。”据任广峰介绍,2015年,英国伦敦中萨大学以不科学为由取消了英国唯一3年制中医专业的课程,仅保留了1年制硕士生课程。

“要突破这种交流的瓶颈,还需要从加强沟通交流着手。因为,西方人反对中医药的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因为对此缺乏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带来改变。所以,要让中医文化能够顺利传播,既需要我们的中医人才‘走出去’,还需要将影响中医在国际上相关国家发展的相关立法者、执法者、受众、西医等群体‘请进来’,让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实地了解中医。了解必然会带来认识的改变,其中包括立法的改变。”纪高峰强调。

而在任广峰看来,上述困境,也恰好给中医行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于2015年5月由中国驻英大使馆有关部门指导成立的英国中医药商会,也正是基于着重解决上述问题而成立的组织。

“不过,要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推广和发展,海外与母国必须携手并进,这既需要发挥海外人士熟悉所在国情况的优势,又要充分利用母国强大的人才、技术、经济力量等资源。这也正是中国和英国联合致力于‘一带一路’国际中医人才培训的重要意义所在,这种培训不只是简单的中医技术人才的输出,还是中英两国有关中医文化交流传播的纽带。”贾明华的观点,也获得了纪高峰和任广峰的一致认同。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医人才 交流瓶颈 中医行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