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林安杰:限制京外招生,首都职业院校怎样应对

2016年02月03日 09:01 | 作者:林安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十一五”以来,人口的过度膨胀给首都带来生态、资源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引发政府严厉调控政策和措施出台,这对首都职业教育产生了显著影响。


首先,直接限制职业院校京外招生。中等职业学校除招收符合政策的随迁子女外,将逐步禁止招收外地生源,包括通过成人中专形式实施的外地招生。高等职业学校也将大量减少对京外生源的招生计划。其次,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带来间接影响。城市功能战略定位决定城市产业布局与发展,将影响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影响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层次、规格和专业方向,可能带来职业院校的整合及布局调整。再次,财政政策带来一定影响和引导作用。北京市正在考虑以财政手段调控职业院校对外地生源的招收,一是改变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以在校生规模决定经费总量的拨款模式,过渡到主要以在编在岗教职员工数量确定经费拨付,降低这两类学校的招生压力;二是积极探索对职业院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给予的经费支持,以经费投入角度引导职业院校的转型发展;三是对职业院校招收外地生源减少经费支持,对通过成人中专招收的外地生源停止经费支持。对此,我建议: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设计。着眼建立全面合作、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校联合、校企合作,着力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多样化办学,加快实施功能拓展。在传统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必须拓展服务对象,拓宽功能面向,跟行业企业及社区密切结合,努力将自己办成一个多功能中心。在完成好区域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逐步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窗口、成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市民终身学习基地等。政府可将原来投入学历职业教育的部分经费转为投入到职业培训,以适应职业培训地位上升的变化。对职业院校开展的符合政府引导方向和社会需求的职业培训,尤其面向弱势群体、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的培训,政府提供一定经费支持,体现政府购买服务。


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制度。适度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校招收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探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试点,使技能人才培养构成一个连续贯通的整体。


扩大国际合作,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随着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职业教育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资源优势,吸纳和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技术,培养能够走出国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服务。首先,拓展国际合作渠道,逐步引进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实训设备。放宽中外职业教育联合办学的政策,允许职业院校与国外有资质的院校联合开展学历教育、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承认毕业生学历。其次,通过师资培训、课程及教材引进、师资引进、学生互访的形式,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作者系北京求实职业学校校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林安杰 限制京外招生 首都职业院校 国际化技能人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