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很党派 很党派

辜胜阻前瞻2016两会六大经济热点

2016年02月25日 11:45 |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分享到: 

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近日接受采访,前瞻“两会”经济热点。作为资深的“两会”人物,在谈到今年“两会”经济热点时,辜胜阻表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两会”的特别重要的议题是审议“十三五”规划,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谋篇布局。两会代表委员会高度关注如何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规划“十三五”、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如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如何降低企业成本和巩固实体经济基础、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打好扶贫攻坚战和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提升环境质量等问题。

一、 五大发展新理念:指导“十三五”发展的航标

辜胜阻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时期,是十分关键的时间节点。同时,“十三五”又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基础,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制造业和煤炭去产能化,金融去杠杆化,房地产去库存化,股市深度调整,环境去污染化的严峻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前所未有。摆脱困境的唯一路径是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系统全面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观在理论上的重大升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是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发展“航标”,将引领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创新是发展的动能,协调是发展的保障,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开放是发展的大势,共享是发展的目标。“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在转型,着力点是要推进发展方式从五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变:从过去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要素驱动及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从高污染、单纯追求GDP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向遵循自然规律的绿色发展;从低水平的开放转向高水平的开放发展;从不公平、收入差距过大的非均衡发展转向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

辜胜阻认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创造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空间,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经济服务化、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的重要途径。人口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农民工市民化。实现2亿多农民工完全的城镇化和市民化需遵循差别化、渐进性和统筹性原则,要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和居住证制度并举的二维路径。一是通过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标准,有序放宽中小城市落户限制,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问题,体现因城而异、存量优先的原则;二是通过居住证制度的实施,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不能落户或不想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同时,城镇化需要优化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提高劳动力供给的质量,需要加快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转型。他说,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城市功能及治理结构的深度调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现发展的永续性。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要利用市场倒逼和技术改造等手段提高传统制造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转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带来巨大环境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延长绿色产业链;要处理好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关系,促进节能环保技术与绿色金融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我国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等技术水平,以金融手段激励企业主动减排治污,解决绿色创新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创新“双轮驱动”;要发挥好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特别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落实政府环保责任,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加快修订和制定绿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环境执法力度,以法治化手段重典治乱、铁拳铁规治污,约束各主体履行环保职责。疏解特大城市功能与产业,提升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能力,防治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大城市病”。辜胜阻说,共享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就业、收入和社保等民生问题,这些问题每年都是“两会”关注的重大热点。就业乃民生之本、教育乃民生之基、收入乃民生之源、社保乃民生之依。近两年,居民收入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跑赢了GDP,这是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一个很好的迹象。为保持这一态势,要进一步同步提高居民收入与劳动报酬比重,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壮大中产阶层,提高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政府要加大对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切实降低企业和职工社保费用缴纳比例,实现让利于民和藏富于民。

二、 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

辜胜阻表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产业中释放出来,通过创业创新为新兴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困境。一方面,当前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无效供给过多。产能过剩行业存在的大量“僵尸企业”降低了经济的活力,也挤占了许多资源。另一方面,供给体系难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有效供给不足。随着需求管理的边际收益逐渐下降,以短期均衡为目标的需求侧管理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的需要,应更加重视供给侧管理。供给侧改革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

辜胜阻认为,供给侧改革不仅能增强微观经济活力,扶持小微企业成长,而且能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应,为中国经济转型寻找一种新的动能,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带动新就业和消费结构升级。要实现中国产业从低端的过剩供给结构向高附加值的创造性供给结构转变,就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和重振企业家精神。供给侧改革关键要淘汰过剩供给,优化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使供给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一要减少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淘汰“僵尸企业”。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让那些本应破产的企业按市场规律消亡,实现市场出清。二要改造落后供给。对传统产业进行生产技术与管理理念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供给品质,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三要创造新增供给。鼓励企业积极寻找和发现新的消费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来增加新供给,以新供给引导新消费需求。四要扩大短缺供给,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在相关领域减少准入限制,引入新的投资者,加强竞争。

辜胜阻强调,要强化制度供给和改革引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降低创业创新风险。要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与效益。挖掘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改善管理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府职能要做“减法”,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行为,把属于市场的权力还给市场,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同时,政府职能也要做“加法”,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三、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冲经济下行的关键动能

辜胜阻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转型升级之道,更是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版的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伟大实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一样,是通过制度供给和改革引领充分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创富热情。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具有四个重要特征:一是“双创”主体多元化,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海归”回国创业创新,精英离职引发创业创新浪潮,科技大企业的内部创业,返乡农民工掀起新的“草根”创业创新浪潮,政府多策并举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二是“双创”体系生态化,不仅有顶天立地的科技大企业引领,还有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孵化发展,一些地方成为创业创新人才的“栖息地”。三是“双创”高度网络化,互联网线上与线下共创众创,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四是“双创”关键在“创”,核心在“众”,“众创”、“众包”、“众筹”等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机制、投资模式多方面创新相互交织。

辜胜阻建议,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采取以下六条措施。第一,营造“实业能致富,创新致大富”的创业创新环境,推进公共创业服务和市场化的创业服务业共同发展,打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形成“双创”“栖息地”,让草根与精英创业者热情竞相迸发,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第二,鼓励更多闲钱进入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天使投资作为创业投资产业链体系源头的作用,大力支持VC/PE等股权投资,探索发展股权众筹,打造创业、创新和创投的“铁三角”,实现“三创”联动。第三,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面向创业项目并购重组,充分发挥“新三板”作用,把场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成培育创业创新企业的“孵化器”。第四,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加大创新成果应用示范,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下沉”,促进科技大企业衍生、“裂变”创业,支持大企业内部创新,使创业与创新联动。第五,培育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创业文化,构建容错机制,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农民工的创业技能,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广覆盖”高效的创业培训体系。第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康发展,要把“好事办好”,防止误导,避免“浮躁化”、“运动化”、“泡沫化”等误区。

四、 “组合出拳”降成本:稳固实体经济的艰巨任务

辜胜阻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企业是实体经济最基本的细胞,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以企业的可盈利、有活力作为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降成本”列为当前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成本居高不下,高昂的成本挤占了企业狭窄的利润空间。据统计,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5.68元,同期企业利润率仅为5.76%,利润总额为63554亿元,同比下降2.3%。企业面临融资贵、税负重、用工难、隐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呈现出“未富先高”现象。《2015年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显示,79%的企业反映“人工成本快速攀升”,66%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反映“税费负担重”、“招工难”的企业占比分别为54%和43%。

辜胜阻建议,为降低实体企业成本,稳固经济增长之基,要打好削减实体经济成本的“组合拳”。一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重视从供给端发力,完善多层次“门当户对”的间接融资体系,引导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采取小微贷款税收优惠、创新抵押品、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等方式,为实体经济让利。规范融资中评估、审计、保险等金融中介服务收费,降低融资担保抵押成本。推进正“金字塔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稳步发展“新三板”市场,规范发展股权众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二要减轻企业“五险一金”支出负担,削减企业用工成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五险一金”占职工工资总额的40%以上,是企业最大的成本来源,其中主要是养老保险费率偏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费率为28%。2015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相继下调。要在保障制度可持续的同时,降低费率,扩大费基。针对困难企业,允许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阶段性调整医疗保险缴费模式等。研究归并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节约社保基金成本。合理控制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加大职工培训补贴力度,削减企业用工成本。三要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要改革税收体制,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定向采取减税、降税等优惠政策,研究针对初创小微企业的低税率、少税种的“简单税”。四要全面降低企业能源、配套物流等成本,为实体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降低用气、用电价格。通过改革流通体制,优化运输方式和路线、开展配载和集中运输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五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隐性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利在上游”,对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清理现有不合理的企业收费项目,规范政府费用征收行为,降低企业“隐性负担”。

五、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底线

辜胜阻认为,“十三五”时期的金融改革面临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两大任务。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资本市场作为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平台。当前,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金融体系局部风险频繁显露。他说,金融风险点多面广、相互影响,相互传染,要高度重视当前金融领域的各种风险点,要警惕股市和汇市大幅度波动引发的金融风险,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和房地产高库存对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重视由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交织,以及影子银行给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带来的巨大潜在风险,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使非法集资、诈骗洗钱乱象丛生。

辜胜阻建议,为避免潜在金融风险在近期集中爆发和风险叠加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模式,标本兼治、“多管齐下”采取应对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此,一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以法治化和市场化“双轮驱动”,重构股市生态,要在企业上市、退市、转板、并购重组、对冲等制度安排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在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要进行配套制度设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严厉惩处违法行为,建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二要防范多重风险叠加,把握“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力度和节奏。要更多用市场化方法“去产能”,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强化政府负债和预算的硬约束,防止局部金融风险转化和蔓延。三要加大风险排查,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定点爆破局部和地区风险,构建风险缓释机制,及时化解处置金融风险。四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并稳定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五要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出台相关的准则和法规,强化风险监管。六要推进金融监管转型,建立符合现代金融发展特点、统筹协调、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形成有效的市场风险约束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面覆盖,强化预期引导。

六、 增强脱贫的“造血”功能:实现全面小康的攻坚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中国现有标准下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连片特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攻坚克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辜胜阻表示,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主导产业不明显,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效率与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贫困地区主动“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导致脱贫效果不显著且持续性较差。创新扶贫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是实现自主脱贫和长效脱贫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为此,辜胜阻提出四点建议。一要通过产业扶贫找到扶贫开发的“点”和“根”,鼓励贫困地区根据自身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发展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民族和边关旅游、劳务经济等,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增收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促进贫困地区人口收入提高,使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让其不仅能“站起来”而且能“走得远”。二要大力推进金融扶贫,疏通扶贫开发金融血脉,推动金融创新,构建金融机构扶贫的风险分担机制和补偿机制,将各类金融扶贫优惠政策转化为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金融活水”。三要通过教育扶贫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要通过大力发展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增强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率。四要通过推进科技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生产效率,鼓励贫困地区积极引进并培育科学技术人才,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科技示范网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促进贫困地区科学技术的吸收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民建 辜胜阻 两会 经济热点 创新创业 金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