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朱建民委员:重振辽宁雄风 需创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

2016年03月06日 16:02 | 作者:毛立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毛立军)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从2012年开始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直至2015年GDP增速为3%,创下辽宁省23年来最低和2015年全国倒数第一的记录。

拥有雄厚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的辽宁省,经济增速为何沦为全国倒数第一?来自辽宁省的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看似是外部需求不足和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际是辽宁省以传统的国企模式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观念滞后、职能错位、体制僵化、结构单一、市场脱节、创新乏力等一系列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辽宁省固有的体制机制缺乏活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结果,是辽宁省过多的“原”字号和“初”字号的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结果。

“必须进行一场变革,才能向前发展。”朱建民说,中央在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四个着力”点——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7号文件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和方向。重振辽宁雄风。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在朱建民看来,影响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最大阻力还是“观念”问题。只有彻底转变政府观念、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依靠创新驱动增长,才能实现7号文件要求的远景战略目标,

朱建民认为,政府观念转变应该充分体现在政府机制体制的改革上,而体制机制的改革与职能的转变应该以是否能够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为衡量标准,尤其是以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为衡量标准。要真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能够振兴辽宁的体制机制。全面营造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企业健康发展的公共环境。

作为一名从事化工行业的民营企业家,朱建民深切感受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归根结底应该是辽宁企业的振兴,应该是国企民企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振兴,是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相结合的振兴。因此,朱建民在提交的《关于创新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提案》中,重点强调,辽宁省应在竞争性行业领域,有效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引入民营企业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原有人才和设施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存量,释放长期被禁锢的巨大能量,全面落实“四个着力”要求,助推辽宁省从“原”字号和“初”字号的产业低端和过剩的困局中走出来,创新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

“这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有利于辽宁省去产能化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职工的安置和社会的稳定。”朱建民说。

朱建民同时还提交了《关于将辽宁列入“中国制造2025”试点省份的提案》,提案认为,辽宁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方面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开发能力,非常符合国家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要求。建议将辽宁列入《中国制造2025》试点省,在重大工程、重大专项、重大改革措施等方面支持辽宁先行先试。将具有优势的重点领域、产业环节、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纳入国家重大产业工程和政策支持范围,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进而全面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朱建民委员 辽宁 创新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