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张勉之委员: 儿科本科恢复招生 远水难解近渴

2016年03月16日 16:19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不久前,北京一所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给记者讲述了她极为平常的一个“工作夜”。

当晚,从走进急诊室那刻起,她立刻被裹进患儿和家长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圈。一个孩子看病,最少两三个大人陪着,小小的诊疗室挤得透不过气来。虽是夜晚,可到急诊室看病的患儿一个接着一个,几乎没有停歇。她一边给孩子做各项检查,还要分出精力回答家长那些琐碎的问题:“这个药对胃有没有刺激?”“孩子为什么一到夜里就咳得厉害?”……不知不觉,天就蒙蒙亮了。看看记录,超过100个病人。整整一夜,别说合眼睡觉,就连喝水、上厕所几乎都没有时间。

能否缓解当前这种强度极大的工作状态,是这名儿科医生最为关心的事情。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培养儿科专业本科生是好事,儿科医生确实太紧缺了。”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公安医院副院长张勉之告诉记者,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发布消息称,要恢复儿科本科招生,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

“当初我上大学的时候,医疗系专门设有儿科专业。后来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儿科病人逐年减少,这个专业就随之取消了。”张勉之认为,恢复儿科专业很必要,但似乎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按照国家医师培养政策,无论是五年制本科生还是七年制研究生,毕业后到医院都不能马上到门诊急诊看病,需要进行规范化培训。

“本科生进入医院后至少接受2—3年的规范化培养。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前后加起来大概需要8到10年的时间。结束了培养周期,考取医师资格证书后,他们具备了当医生的素养,才能上门诊急诊看病。”在他看来,对儿科医生而言,3年规范化培训必不可少。给孩子看病不同于成人,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判断。

“有人提出降低儿科专业录取分数线,无形中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学得不好才来做儿科医生。”张勉之坦言,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风险大、问诊难、配合差,加之儿童病情变化快,作为一名儿科医生要迅速成熟起来,独当一面,难度更大,“不能只单单从录取分数上做文章”。

他建议,应考虑完善儿科人才培养体系,多渠道培养儿科医生。国家需要加大对培养专业儿科医生的投入,培养更多合格的儿科医护人员。同时,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待遇,确保儿科医生招得来、留得住,让已有的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坚守岗位,为病患服务。

同时,他呼吁国家在鼓励儿科本科专业招生的同时,配套出台相关就业引导政策。“可以促进高校和大医院联合培养,本科5年毕业后先进入医院进行临床轮转,同时在高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缓解儿科从业者紧缺的问题。”



编辑:赵彦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张勉之 儿科医生短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