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全国政协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议

【记者手记】精准识别应更加实事求是

2016年06月23日 08:59 | 作者:廉维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三专题的讨论,围绕“落实移民搬迁扶贫攻坚行动规划,确保如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展开,委员们话题比较集中具体,很多委员在交流中谈出了相同的感受。

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首先介绍了广西的情况。“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广西去年专门就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了‘回头看’,25万多名工作人员深入村、屯、户,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按照家庭实际经济状况,结合8项实物指标,对每一户贫困程度进行打分,达到60分的被认定为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必要环节,但是真正站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高度认识,我们不仅应当重视如何切实帮助60分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也应当重视研究解决那些‘不及格’农户该怎么办。”陈际瓦分析,“按照8项实物指标,家里有吃财政饭的、家里在城镇开有小商铺的,有一辆价值几万元农用小车的,都不能算作贫困,但实际上这些农户的经济状况,不见得比建档立卡户好到哪里去。”

长期在广西从事扶贫工作的陈章良常委同样熟悉这个情况,“60分的,我们帮助易地搬迁了,59分的、58分的,就要留在原来大山深处的贫困环境当中?其实贫困农村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相差并不大,这次没有搬走的农户,未来的日子可能更不好过,很快就会达到搬迁‘及格’标准,到那时我们再让这部分人搬迁所花费的成本可能更大。”

“一个贫困村搬走60%的农户,剩下的40%就傻眼了。一户不能脱贫,就不能算作是全面脱贫,我们倡议国家应允许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在不适宜人居住生产的贫困地区,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陈章良介绍说,“目前各地的顾虑在于实施整村推进,拿出资金帮助部分没有被识别为贫困户的家庭,就会涉嫌挪用扶贫款,面临被审计的问题,各地干部不敢动这个念头。”

来自湖南、陕西、贵州等省的常委们也都有深切感受,他们分别介绍了各省的好经验、好做法。来自湘西的全国政协常委田岚认为,精准识别应更加讲求实事求是,“我们搞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是这些地方已经‘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不是说家里有一辆农用汽车就能克服土地贫瘠、生态恶化局面,在这个问题上应当讲求‘生存条件先决’。”田岚建议,应当先把这些地方的群众易地搬迁下来,再进行精准识别,根据各家各户的情况制定切实的帮扶措施。

李冬玉常委介绍了陕西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经验。陕西省此前就对生存条件较为恶劣、生态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启动易地搬迁,通过省属国有企业投资组建扶贫开发公司,结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帮扶农户易地搬迁,“此番精准扶贫,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农户通过扶贫资金搬下来,不符合条件的可以继续以此前生态搬迁的标准一并搬走,从而实现整村推进。”(记者 廉维亮)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移民搬迁扶贫攻坚行动规划 委员 精准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