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雪域高原实干郎 ——第二批天津援青干部扫描

2016年07月14日 11:37 | 作者:奚冬琪 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第二批13名天津援青干部合影。前排左起:刘宝勇、赵岩、张力、李新、丁全海、李书潜、刘杰;后排左起:王初生、孟德文、辛玉贵、刘明瑞、吴忠东、张志宏。

第二批13名天津援青干部合影。前排左起:刘宝勇、赵岩、张力、李新、丁全海、李书潜、刘杰;后排左起:王初生、孟德文、辛玉贵、刘明瑞、吴忠东、张志宏。

“津青两地情谊长,雪域高原实干郎。”这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李忠对援青干部的评价。3年前,来自天津的第二批13位援青干部都说“去”黄南,如今他们已经习惯了说“回”黄南。由“去”变“回”,一字之别,说明他们早已不把自己当成黄南的过客,而是第二故乡。3年来,他们克服高寒缺氧、饮食不习惯、语言障碍、思念亲人、孤单寂寞等种种困难,夙兴夜寐,燃烧青春,只为让黄南这方热土更美,让黄南各族百姓生活得更好。


援青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黄南州副州长李新:
在这儿客客气气地过3年,还不如不来

7月1日,牙同(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到黄南州同仁县)高速正式通车。“黄南州没有高速的历史结束了!今后从西宁到黄南州只需要近两个小时就到了!”马上要返回天津了,可45岁的第二批天津援青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黄南州副州长李新依然关心着黄南州的每一个变化。

3年前,从遥远的渤海之滨天津来到高原城市西宁,再沿着隆务河谷的黄土砂石路来到黄南州州府所在地同仁县时,李新想,不知能否适应这片土地,能为这里的百姓带来些什么。3年后,早已熟悉了这里一草一木的李新,可以自豪地说一句:“这3年过得很充实,我没白来。”

严格把关,做事最怕“认真”二字

出生于1971年的李新在来到黄南州之前,长期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这段工作经历使他具备了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与顾全大局的意识,为他带队援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批援青团队的每一个干部,说起总指挥李新,都离不开“认真”、“严格”这两个词。刚到黄南州时,李新带着大家“先当学生、后当参谋助手”,深入基层了解百姓需求。他多次对大家说:要科学设置每一个援助项目,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黄南百姓感受到实惠。

“完成一个项目,团结一批朋友,传授一个方法。”这是3年前刚刚到黄南州时,第二批援青团队达成的共识。如何做到这一点,李新的看法是:在工作中要事事“抓具体,具体抓”。

在筹建同仁县的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时,李新和同事们从联系后方企业、设备选择、落实场地,再到进行环评,都亲力亲为、事无巨细。“特别是环评迟迟下不来的时候,让人特别想放弃。好在大家一起努力,才坚持了下来。”李新开玩笑说,完成一个项目就好比“十月怀胎”,经常是开始时大家还穿着短袖干活,等项目结束时,黄南已是漫天飞雪了。

2015年5月初,正在组织联络青海省州代表团赴津参加“津洽会”的关键时期,李新突然觉得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突发性视网膜局部脱落”。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坚持把“津洽会”活动完满完成后,才到天津眼科医院治疗,先后做了4次手术。在治疗期间,他还不忘部署指挥“十三五”规划的调研汇总工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有序落实。在休养不到两周后,他又毅然返回青海,开展“青洽会”天津代表团的接待工作。

“黄南需要的是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而不是看客。所以我们只有好好干,才是对这里百姓最大的帮助。如果我们来了,就是在这儿客客气气地过3年,还不如不来。”李新的话里没有豪言壮语,却有实实在在的道理。

带着感情工作,对百姓有情,

对同志有爱

李新常说,要带着感情做工作,要把对家人的爱,化作对祖国大家庭的爱。对于黄南的百姓,他靠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落实各个民生项目;对于和他一起来的援青队友,他一直当做亲兄弟,在工作和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怀。

2013年,援青干部、同仁县发改局副局长辛玉贵在来黄南州前接到了父亲的病危通知书。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毅然按时赴青。没几个月,他的父亲病危。李新从辛玉贵的派出单位得知情况后,立刻给正准备下乡的他打去了电话,让他马上回天津照顾父亲。

州政府领导周末需要轮流值班,有些领导家在西宁,孤身一人的李新经常主动提出替大家值班,只为能让这些同志多和家人团聚。黄南州冬天来得早、气温低,每年10月以后很多工作难以开展,黄南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李忠就建议李新和他的队员们早点回天津,李新从来都是把这话“当成耳旁风”,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李忠眼里,李新是个“心地非常善良,看不得别人苦”的人。2013年冬季,同仁县多哇乡遭遇雪灾,不少农牧民的房屋倒塌,有的农牧民甚至住在畜棚里。前去查看灾情的李新禁不住潸然泪下。了解到有些农牧民因家庭贫困没钱修房子,他回来后马上向天津市政府汇报并连夜组织援青干部做农牧民安居房项目报告。“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这就是黄南州的好干部、我的好兄弟!”李忠说。

一人援青,全家援青

在黄南州的3年,李新很少回家。即使是在春节期间,他也坚持主持援青团队的例会。常年无法陪伴家人,李新对此充满了愧疚。

在李新和家人说要去黄南州支援时,他82岁的老父亲只说了一句:“听组织的安排,好好干,我好好活着等你回来。”

“我来援青之前,也要征得家人支持,尤其是女儿。”李新说,当时女儿只有8岁,还在上小学,在得知可能很久都见不到爸爸时,女儿有些伤心与不解。李新告诉她:“爸爸去的那个地方,教书的老师很少,很多孩子衣服穿不暖,教室没有暖气,有些课桌椅都坏了没钱修,爸爸是去帮助那些孩子的。”其实,李新根本没有去过黄南州,只是通过想象来说服女儿。

让他没想到的是,到达黄南州后,有些地方的情况比想象中的更艰苦。回天津休假时,李新专门把在黄南州拍的照片拿给女儿看。女儿也很震撼,她郑重其事地对李新说:“爸爸,这是我存下的500元,拿去给那里的小朋友买些学习用品吧!”看着女儿纯净的眼神和期望的表情,李新内心很是感动。

“一人援青,一家援青。每一个援青干部背后都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这是3年来李新最深的感受。

人走了,心却没有离开。李新说,他会常回黄南看看,因为那是他战斗过的地方。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天津援青干部 天津援青 青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