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M+接受藏家仇浩然捐赠,助力发展南亚及东南亚收藏

2016年10月17日 11:21 | 作者:徐丹羽 唐袁媛 | 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分享到: 

10月13日,香港西九文化区M+视觉文化博物馆宣布接受一批来自香港收藏家仇浩然捐赠的藏品,包括5件由南亚及东南亚艺术家阮初芝淳(Jun Nguyen-Hatsushiba)、塔鲁(LN Tallur)、索非亚普·比(Sopheap Pich)、Jompet Kuswidananto,以及艾柯·努格罗荷(Eko Nugroho)的作品。这批作品将作为预计于2019年正式开馆的M+发展南亚及东南亚藏品的重要基础。

塔鲁《殖民地姐妹》(Colonial Sisters),2008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塔鲁《殖民地姐妹》(Colonial Sisters),2008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

这5位艺术家的作品主题大多数取材于后殖民时期历史衍生的持续冲突,以及围绕着对“亚洲性”的持续探索。艺术家不约在作品中均反映了其殖民时期的经历,以及在后独立时期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挣扎。在M+的新闻稿中提到,“这种矛盾不仅见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同时亦反映了香港情况,因此这批捐赠藏品十分适合作为M+的馆藏。”

仇浩然的祖父为香港战后时期知名已故的中国古董收藏家仇焱之(1910-1980)。受祖父影响,仇浩然年少时已开始收藏艺术品。仇浩然在美国修读法律,于2006年回到香港定居和工作并开始其对亚洲当代艺术的支持与收藏。2005年,仇浩然在结识艺术家罗中立后,决定赞助停办了多年的罗中立奖学金奖学金。该奖学金每年自中国艺术院校毕业生申请人中选拔5名获奖学生及20名入围学生,并于年底举办“罗中立奖学金”获奖及入围作品展。2016年11月底,该奖学金的获奖及入围作品展将继续举办。

香港收藏家仇浩然(Hallam Chow),仇浩然在美国修读法律,于2006年回到香港定居和工作并开始其对亚洲当代艺术的支持与收藏,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香港收藏家仇浩然(Hallam Chow),仇浩然在美国修读法律,于2006年回到香港定居和工作并开始其对亚洲当代艺术的支持与收藏,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除此之外,仇浩然亦为多个国内及香港艺术机构举办的展览及讲座提供支持,包括上海当代艺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及香港亚洲协会。另外,他同时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担任院长顾问委员会成员,并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客座教授。仇浩然现时为北京伟凯律师事务所(White & Case LLP)合伙人。

仇浩然的当代艺术藏品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尼、泰国及柬埔寨等地,涵盖不同的媒介及素材,包括油画、雕塑、艺术装置及录像作品。

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仇浩然认为此次的捐赠有三重含义:首先是破除大家对M+的误解,M+此前收到来自希克的收藏主要针对中国当代艺术,而实际上,M+的收藏目标中同样重要的方向是南亚及东南亚艺术。此次捐赠的5位艺术家基本涵盖了南亚及东南亚的主要国家,为M+提供了此方面的馆藏补充。二是让公众进一步理解香港藏家的收藏视野,其对亚洲当代艺术的关注远在拍卖场之外。三是希望借由此次的捐赠,为其他藏家/赞助人未来考虑对M+的捐赠方式提供更多参考及拓展的可能性,而并非仅仅“锦上添花”。

索非亚普·比《手臂中的头》(Head in Arms),2010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索非亚普·比《手臂中的头》(Head in Arms),2010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

艾柯·努格罗荷《无题》(Untitled),2010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艾柯·努格罗荷《无题》(Untitled),2010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

仇浩然同时表示,此次的捐赠意在鼓励M+未来在亚洲艺术的收藏上更加多元,此后也会继续关注馆方为南亚及东南亚艺术作品所策划的展览。未来,仇浩然还将考虑继续向官方捐赠来自韩国及日本的艺术作品,作为对M+亚洲艺术收藏的进一步补充。

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M+博物馆视觉艺术首席策展人姚嘉善(Pauline Yao)表示:“这批来自当下最活跃的南亚及东南亚当代艺术家们作品,无疑为M+在南亚及东南亚馆藏方面提供了巨大助力。从2012年起,M+在香港本地、中国内地及东亚其他地区的视觉艺术馆藏数量一直稳步递增。从2015年开始,我们逐渐重视并加大了对亚洲其他地区艺术品的搜集,其中包括来自东南亚的艺术品。因此,此次捐赠不仅符合我们现阶段的收藏理念,同时在时间点上也尤其切合我们当前的发展需求。”

M+博物馆视觉艺术首席策展人姚嘉善(Pauline Yao)称“这批作品将会成为M+长远馆藏计划的基础”,图片来源:Simon Fraser UniversityM+博物馆视觉艺术首席策展人姚嘉善(Pauline Yao)称“这批作品将会成为M+长远馆藏计划的基础”,图片来源:Simon Fraser University

2014年5月,M+获得由香港收藏家及艺术家 Rosamond Brown 捐赠、总金额500万港元的“ Brown 家族年度购藏基金”,供M+在每年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Art Basel HK)中购藏合适的作品,自2014年起的10年分摊使用。2015年3月,M+以“ Brown 家族年度购藏基金”购藏了当代印度艺术家阿图尔·多地亚(Atul Dodiya)的作品《S。 S。 Rajputana leaving the port of Bombay – 29th August 1931》,逐步开始丰富M+在南亚及东南亚艺术方面的馆藏。

由 Brown 家族年度购藏资金赞助M+购藏当代印度艺术家多迪亚(Atul Dodiya)的作品《S. S. Rajputana leaving the port of Bombay – 29th August 1931》,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由 Brown 家族年度购藏资金赞助M+购藏当代印度艺术家多迪亚(Atul Dodiya)的作品《S. S. Rajputana leaving the port of Bombay – 29th August 1931》,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

姚嘉善认为,“就现阶段来说,我们对于南亚及东南亚艺术的馆藏其实并不具备很大的规模,这也是为何仇浩然的捐赠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目前,M+所藏的南亚及东南亚艺术家包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赫里·多诺(Heri Dono)、西蒙瑞·吉尔(Simryn Gill)与瑞胥德·阿尔恩(Rasheed Araeen)的作品,以及来自黄汉明(Ming Wong)、希尔帕·古普塔(Shilpa Gupta)、林育荣(Charles Lim)以及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目前,M+尚未制定近期展出仇浩然捐赠作品的具体计划,据馆方透露,这批藏品或有可能在未来于M+展亭(M+ Pavilion)以南亚及东南亚艺术相关的展览项目中展出。

在M+博物馆大楼落成之前,M+展亭将是M+举办展览和活动的主要场地;而在M+大楼启用后,展亭将成为艺术家、设计师及其他机构于西九艺术公园内举办小型独立展览及活动的空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在M+博物馆大楼落成之前,M+展亭将是M+举办展览和活动的主要场地;而在M+大楼启用后,展亭将成为艺术家、设计师及其他机构于西九艺术公园内举办小型独立展览及活动的空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

M+现有藏品以20至21世纪香港视觉文化的作品为核心,包括不同代际艺术家反映艺术历史及发展的作品,并以此出发外延至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的不同地区。M+的藏品旨在反映本地的创作在本地以至全球网络中的历史意义,并帮助观众了解亚洲文化的混杂性,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

地处香港西九龙,预计于2019年对外开放、总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M+博物馆大楼,将坐拥维多利亚港景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地处香港西九龙,预计于2019年对外开放、总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M+博物馆大楼,将坐拥维多利亚港景致,图片来源:西九文化区

自2012年西九龙文化区宣布M+视觉文化博物馆筹建项目以来,该展馆已接受来自多方的捐赠,而此前皮力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称,这些捐赠首先要符合博物馆策展和实际活动的需要。“因为博物馆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捐赠的作品首先要符合机构的使命,并要与已有的藏品系统地结合。作品进入博物馆应当能够适应和满足未来展览策划的需要。此外,机构还要综合考量维护和保存藏品的成本和费用。”


M+近年所获重要捐赠

2012年,乌力·希克(Uli Sigg)经过与全球多家艺术机构的接触后,决定将自己庞大收藏中的1463件捐赠给正在建设中的M+,同时M+亦以2200万瑞士法郎(时年约折合港币1.77亿元)收购了另外47件作品。根据香港西九文化管理局所公布的数据,除希克捐赠和购藏之外,到2015年第二季度,M+另收藏(购买和捐赠)了近1322件作品,涵盖视觉艺术和设计、建筑等多个文化领域,其来源包括收藏家、艺术家、设计师与事务所等的捐赠,以及通过画廊、拍卖行、艺术经销商渠道购置等多种途径。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它却是中国社会里,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M+希克藏品希望提供针对这段历史明确清晰的见解,同时也对这个历史的仍批判性反思秉持开放的态度。

——乌里·希克《写在M+希克藏品目录前面的话:我为什么收藏了这些作品》

2013年,M+获13位香港收藏家和艺术家捐赠280件来自香港、中国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刘家明(Alan Lau)捐赠其藏品──今年入围特纳奖(Turner Prize)的提诺·塞格尔(Tino Seghal)的表演艺术作品《Guards Kissing》。

积极致力于香港的文化发展的刘家明(Alan Lau)是M+董事会成员之一,以及 Para/Site 艺术空间的联合主席,图片来源:麦肯锡积极致力于香港的文化发展的刘家明(Alan Lau)是M+董事会成员之一,以及 Para/Site 艺术空间的联合主席,图片来源:麦肯锡

2014年1月,M+获得由中国艺术收藏家管艺捐赠的37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管艺向M+捐赠的作品涵盖了从星星画会以来的中国艺术,特别侧重于中国观念艺术在过去30年间的发展脉络。这组捐赠涉及的艺术家包括黄锐、新刻度小组、黄永砯、吴山专、顾德新、张培力、王广义、王鲁炎、林一林、梁钜辉、陈劭雄、颜磊、周铁海、徐震、陈文波、王音、沈远、郑国谷、曹斐、段建宇等,时间跨度从1979年至2005年。

2014年5月,M+宣布获得香港本地一位匿名慈善家捐赠的100万美元,用以购置安东尼·葛姆雷(Anthony Gormley)的雕塑作品《土地》(Asian Field,2003)。《土地》由350位来自华南地区广州市东北部象山村不同年龄的当地人,利用广东闻名的红土花费5天时间制造,包括21万件如手掌般大小的泥塑。这件规模庞大的作品引进了装置及协作的重要艺术概念,展出空间超过2000平米,也是M+获得的重要捐赠之一。

编辑:陈佳

关键词:M+接受藏家 仇浩然捐赠 助力发展南亚 东南亚收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