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奇葩黑导游:历史讲成宫斗戏

2016年10月21日 10:06 | 来源:京报网
分享到: 

6

钟楼:铸钟娘娘要她那只绣花鞋

钟楼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钟架,悬挂“ 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它的钟声悠远绵长,圆润洪亮,在过去北京城尚无高大建筑的时代,可以传播数十里远。

野史: 传说钟楼原有一口铁钟,但声音不够洪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来铸钟。可是3年过去,铜钟仍然没能铸好。皇帝发怒了,斩了监铸的太监,并限令80天内铸好大钟,否则就把全体工匠处斩。

负责铸钟的师傅名叫华严,是当时有名的铜匠。为了铸造这口大钟,他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耗尽了心血。眼看铸钟的最后期限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齐了,可炉温仍然上不去,华严急得眼睛都红了。

就在这时,一个姑娘突然从人群里飞奔出来,正是华严的女儿华仙。她穿一身红袄红裤,着一双绣花小红鞋。只见她冲到炉边,纵身跳进炉去。华严一把没抓住,只抓住一只绣花小鞋。

刹那间,炉火升腾,铜水翻滚。老铜匠忍痛下令:“铸钟!”工匠们一齐努力,铜钟终于铸成了。从此,每到定更,就能听到那“邪!(鞋)邪! (鞋)邪! (鞋)”的钟声,老妈妈们就会伤心地说:“铸钟娘娘又要那只绣花鞋啦。”

正史: 在古代,钟楼撞钟报时极有规律。古人将黑夜分为五更,每更次为一个时辰,即现代的两个小时。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过去,钟楼的报时之职由清宫銮仪卫承担。

钟楼在鼓楼以北约100多米处,原是元代万宁寺的中心阁,始建于至元九年,后来毁于战火。明永乐十八年,与鼓楼一起重建,成为钟楼,但不久后就再次被毁。清乾隆十年,奉旨重建,两年后竣工。这次为了防止火灾,建筑全部采用了砖石结构。

编辑:梁霄

关键词:珍妃 野史 北京 皇帝 古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