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敦煌故事再续丝路新经典

2016年11月03日 08:56 | 作者:付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2016年的敦煌,也成为新丝路故事的缩影。

从年初中央美术学院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穿越敦煌”展览开始,到9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千年敦煌——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从1月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敦煌旧影:晚清、民国老照片”展览,到9月底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从10月在台湾师范大学拉开序幕的“丝路拾珍——敦煌文化艺术展”到近日在天津举办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巡展”,诸多文物艺术展览的背后,使得敦煌的表达方式日渐多元,也寄托着当代文物艺术界人士对敦煌故事的深入思索与重新讨论。

本报记者梳理了近期有关敦煌的文物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信息,从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内容,综述于此,以期呈现敦煌故事背后的新丝路传奇。

《鹿王本生图》,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

《鹿王本生图》,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壁画

画像砖 甘肃省嘉峪关市魏晋5号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画像砖 甘肃省嘉峪关市魏晋5号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铜奔马 东汉 甘肃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铜奔马 东汉 甘肃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寻找重启敦煌的“密码”

如果说饱经沧桑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那么静卧在河西走廊的敦煌古城就是一座流光溢彩的艺术宝库。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由中原通向西域的咽喉之地,敦煌曾经是古代中西方文化汇聚、碰撞、交融的重要场所。而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则成为敦煌故事的最重要代表,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古代艺术奇珍。

百年前,王道士在莫高窟的偶然发现,开启了一段尘封已久而又动人心魄的历史。曾经汇聚千年荣耀而又沉寂百年的敦煌古城,成为再度吸引整个世界目光的所在。百余年来,未曾停歇。斯坦因、伯希和、奥登堡、华尔纳……在西方险探家的脚步踏上这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之后,不仅留下令人无比痛心的文物劫掠往事,也让世界的目光重新投向这片曾经富庶繁荣的大漠热土。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标志着莫高窟收归国有,也结束了其屡遭破坏的历史,开始了对石窟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得到高度重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针对崖体和壁画濒于塌毁危险状态开始的重点抢救,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敦煌石窟保护进入到综合、全面、科学的时期。经过四代敦煌莫高窟守护者的努力,如今,敦煌古城和莫高窟,以优美的文物与艺术汇聚,再次成为当下丝绸之路的明珠。

“敦煌是祖先创造的辉煌。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者而言,我们今天的敦煌,到底在哪里?”艺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在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精神与中国美学论坛”上问道,这也得到了敦煌研究者、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的赞同:“很多人都在说敦煌是过去式的,那么,今天的敦煌在干什么?”

“对于敦煌而言,我认为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传统,是思想。而且,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才能使这样的传统活下来。”中国美协副主席、艺术家何家英显然也同样注意到这个问题。他说:“如果仅仅是对敦煌样式的简单承袭,那么这个传统将会逐渐走向死亡,这是社会和艺术的普遍规律。东方绘画具有隐形属性,因此,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进行研究和发掘,才能有所启发。”

“敦煌文化是一种高度理性的精神性文化。古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往虽有千年之久,但概而括之,无非是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两大类。时至今日,物质交往的遗存已所见不多,但精神交往的遗存几乎全息性地保留下来,形成了现在的敦煌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非遗中心主任连辑在甘肃文博会“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主旨论坛上表示,在漫长的交往中,敦煌文化讲差异,不讲优劣,作为集大成者。它保留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又体现不同文化间的融合性。这种文化结构是历史形成的,但却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

这也就是说,敦煌的传统不能停留在历史教科书当中。“今天我们提倡的工匠精神,就可以从敦煌壁画中找到工匠对于艺术和宗教的虔诚。同样,对当代文艺创作者而言,最重要最急需的也是对于文化的真诚,这是敦煌艺术在当代发展中的重要体现。”何家英说。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敦煌故事 丝路 一带一路 敦煌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