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孝行天下尽己所能 形式主义不可取

2016年11月08日 16:18 | 作者:刘剑飞 |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到: 

(原标题:这样的亲子试验并非感恩教育)

11月6日,昆明一教育机构策划了一场亲子试验,8组家庭的母亲化妆成20年后的模样,其孩子蒙上眼罩后来到母亲身前,再摘掉眼罩与母亲对视。据该活动策划者介绍,策划该活动的目的在于拉近现代社会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希望孩子能感受到养育的不易和珍惜亲情。(11月7日中国新闻网)

据称,这些参与活动的孩子,在忽然看到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母亲后,毫无例外地流下了眼泪。只是这些眼泪代表着什么,是如活动组织者期盼的那样,看到苍老的母亲而感受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流下感激的眼泪,还是突然看到母亲骤然变老的容颜,因为害怕而流下的眼泪,不得而知。活动策划者介绍,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珍惜亲情,可是笔者认为,这种让孩子看到20年后母亲模样的活动,未必能真正产生感恩教育的效果。

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是非观正在形成,引导孩子孝顺父母、感恩亲情,无疑有着很大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孩子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可是感恩教育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需要循序渐进。笔者认为,这种让孩子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看到母亲20年后的样子,不仅难以起到感恩教育的作用,还容易给孩子造成惊吓,甚至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驱除的阴影。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与活动初衷相背离的,至少,它谈不上感恩教育的最佳形式。

与这种突然而至的故意化妆相比,那些在日常陪伴中,亲身感受母亲养育艰辛,亲眼看到母亲辛勤付出的孩子,会更受感动。这种润物无声、循序渐进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感恩教育。很多人小时候,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并没有感恩意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看到父母为了子女起早贪黑,就会逐渐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不易。直到有一天,忽然看到父亲眼角的皱纹,突然看到母亲头顶的白发,这时一种感激就会在心底蔓延滋长。也就是说,感恩意识是需要长期教育和培养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让孩子看到20年后母亲的样子,这种一蹴而就的方式有急功近利之嫌,并非真正的感恩教育。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亲子 教育 父母 亲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