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安徽省“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

2016年11月09日 15:52 | 作者:文 晶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争取保障全覆盖

“在实施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过程中,我们注重统筹推进渔民户籍、就业、教育、医保、低保、养老及生活困难救助六个方面的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努力让渔民安心上岸。”安徽省住建厅村镇规划与建设处副处长卢立新告诉记者。

在芜湖市无为县,记者见到渔民企业家林德新,他上岸早,创了业,成立了无为县农兴粮油购销有限公司,从事粮食收储烘干业务。全公司160多人,有145人都是曾经的渔民。在这里上班,淡季月工资5000多元,旺季可以拿到10000元出头。“我是渔民出身,了解渔民的辛苦,觉得自己对渔民兄弟有一份责任。凡是政府介绍来我这里就业的,我能收都收!”

为使以船为家的渔民“上得来、住得下、能发展”,安徽省各地积极转变渔民生产方式,把解决渔民再就业和创业作为头等大事。池州市引导各县区在渔民集中、靠近县城或集镇区域,建设水产品专业市场,将渔民上岸与发展乡村旅游、水产品加工养殖等有机结合;滁州市为上岸渔民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加强渔民就业培训,支持渔民从事休闲渔业、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实现渔民向城镇居民转化,全面改善渔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铜陵市利用现有的产业园区,为愿意转业的渔民提供合适的工种,并根据渔民意愿提供菜单式培训。

同住在民福家园小区的杨从兵,是个年轻的渔民,他家75平方米的新房被妻子布置得温馨舒适。他说:“那时家里穷,一年到头漂来荡去,我们兄妹5个,只有我念了两年书。早就想上岸了,不能让下一代再吃没文化的苦。”社区副主任张家保告诉记者,社区附近有陵江小学,孩子上学根本不用愁。

在推进渔民上岸安居过程中,公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共为312人解决了户籍问题,破解了“黑户”难题;教育部门新接纳适龄儿童入学,破解了“上学难”问题。各地在渔民新村选址上,注重将新村优先建在城镇郊区,统筹使用城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对难以达到统筹效果的,积极完善渔民新村相关设施,方便渔民生活。部分县(市、区)甚至为渔民办理了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达到退休年龄的渔民每月可领到1000多元,极大地提高、保障了渔民生活。老渔民金山告诉记者:“政府给办了低保,我们老两口每个月有900多元,省着点,够用了!政府为我们渔民已经做得很周到了!”

2014年5月,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的李锦斌在加快解决以船为家渔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电视电话会议上曾经谈道,着力解决这部分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尽快摆脱困境,早日安居乐业,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这个问题不解决,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就不算取得了让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效。

截止到2015年底,经进一步核实并报请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进行指标核减,安徽省已经全部完成了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渔户19419户,在时间和任务总量上位居全国前列,并于今年3月中旬完成了省级验收,目前正在申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组织的国家验收。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渔民 上岸 安徽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