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1个床位要等1个月 "超级医院"虹吸引发"超级质疑"

2016年11月28日 08:42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超级医院”背负“超级负担”

加床是“超级医院”的常态。李为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华西医院有4100张床位,但是仍然“一床难求”。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一儿科护士说,儿科经常加床排到电梯口,高峰期甚至楼梯间都住满了患者家属。

今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郑大一附院”300多个医生看了约两万病人,平均每个医生一天看66个病人。“每次坐门诊都像是上战场,水也不敢喝,就怕上厕所。有些病人抱怨就诊时间短,可是那么多病人等着,一天48小时也看不完。”泌尿科一位医生说。

“在超级医院当医护人员也很烦恼、很无奈!每天都在加班,做手术的医生连吃饭都在手术室内,有时候没时间吃饭就喝瓶牛奶。我们经常调侃自己:现在精神科医生快得精神病,神经外科医生中风的危险增大,儿科医生没有时间给自己的孩子看病……”湖南一位“超级医院”名医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城市对大医院普遍实行医保“总额预付”,对每年度医保额度总量控制,超出将由医院自己承担。相关“超级医院”常规疾病病人占用大量医保额度,每年年尾为了减少“超支”,只好拒绝收病人。

“我是长沙医保病人,在湖南一家大医院住院时就碰上报销难。医院说市医保部门欠医院几个亿,医院不敢再收长沙医保病人了。”一位患者抱怨说。

诊疗服务总量大、危重病患风险高,医疗纠纷也更容易缠上“超级医院”。

《广州医疗纠纷诉讼情况白皮书(2010-2014年)》显示,医疗纠纷多集中在大医院。面对一些家属及患者不理性乃至暴力的维权行为,不少“超级医院”都“有苦难言”,往往忍痛赔钱息事宁人。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保持或栖身“超级医院”,似乎是各大公立医院的目标和使命。为此,必须拼命挖人才、抢名医以及比拼砸钱买设备。

高价购进医疗设备,医院还要挖空心思扩大“宣传效应”。一位医生介绍,当地有两家大医院同时引进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了争第一,其中一家深夜找病人做手术,而另外一家因为是凌晨做的手术而“惜败”。

“超级虹吸”引发“超级质疑”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超级医院”具有极强的“虹吸效应”,其源源不断地吸收招揽基层医疗机构的优秀人才,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一位大医院负责人说,大型公立医院最理想的状态是接收疑难重症病人,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规范化培养医学人才。然而目前的状态是,大型公立医院都需要自负盈亏,都要创收,于是,就会想办法扩大规模。

“‘超级医院’过度扩张,形成了对医疗资源、优秀人才、患者和医疗费用的四大虹吸效应,造成了‘医保资金向上走,基层病人向上转’的局面。”湖南省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说,“超级医院”破坏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人为地导致医疗资源的失衡。

由于“超级医院”体量大,要维持运转,它们必然通过各种竞争手段,“虹吸”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的病人资源。其结果是分级诊疗难以实施,“看病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在分级诊疗推进过程中,人才缺乏一直困扰着基层。”一家“超级医院”负责人说,“基层医疗机构有没有能力治疗基础疾病及接受转诊病人,大型医院愿不愿意把康复病人放到基层,患者愿不愿意在基层首诊。如果三个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分级诊疗就很难落地。”

湖南省龙山县人民医院院长贾琳说,目前基层医院人才欠缺,不得不 “拔苗助长”培养基层骨干,但是很多优秀人才把县级医院当“跳板”,条件一成熟,就“跳槽”到大医院,基层医院很难留住人。

“基层医疗水平提高不了,老百姓看病就只能往大医院跑,现在群众对基层医院信任度逐年降低,这很让人担忧!”湖南省桑植县卫计局副局长向林认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跟不上与“超级医院”越来越大,已经陷入恶性循环。(记者帅才、苏晓洲、董小红、史林静、刘良恒)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1个床位要等1个月 "超级医院"虹吸引发"超级质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