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侵犯公民隐私信息案频发 实名制的“副作用”谁管?

2016年12月26日 16:49 | 作者:梁霄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贩卖个人信息向纵深发展

你所有的隐私信息,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只要有人付钱,就可以轻易被查到。换句话说,你的个人信息正在网上“裸奔”。据《南方都市报》此前报道,该报记者在网上花了700元就查到了同事的上述隐私信息,同时还能查到国内四大银行存款记录、手机实时定位和手机通话记录。更可怕的是,整个交易已跃升到了“平台化”地步。

全国公安机关今年合力开展打击网络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后,抓捕了多名行业内鬼、黑客。但是,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如今的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经向纵深发展了。”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部长、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案件已经不是简单的出卖个人隐私信息的问题了,还可能牵涉到一些机构、人员。“不能排除相关正规酒店、个别地方公安机关参与其中,因为很多数据只有这些机构才可能获得。”

这起案件中,犯罪分子以标准化形式向市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王四新认为,这说明犯罪分子在打通其中关节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形成了倒卖个人隐私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如果商业力量和行政力量形成耦合关系,这是非常可怕的。”

“现在的问题是有利益,有市场,但是缺监管。”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陆益龙对本报记者表示,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现象之所以猖獗,一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交易市场的存在。一些犯罪分子能够通过网络空间,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以获得非法利益。二是一些采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部门的安全责任意识缺失。这些部门、机构要求公民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但是没有履行好防止这些信息被非法利用的职责。

此外,陆益龙认为,目前法律对如何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缺乏强制性、有约束性的规范和措施,造成个人信息交易猖獗,“2003年,我国就开始起草《个人信息安全法》,2005年又提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法律实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编辑:梁霄

关键词:公民 信息 相关 网络 保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