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国企混改遇现实屏障:包袱难卸 像"带着公婆改嫁"

2016年12月29日 13:04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顾虑重重

隐藏于国企改革中的“雷区”还有待进一步清除。出于对国资流失、利益输送等的担心,国有企业和民营资本在混改中“麻杆儿打狼两头害怕”。国企担心被扣上决策失误、资产损失的帽子,民资则害怕“秋后算账”挨板子,改革合作难以建立稳定预期。

有国企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改革有风险导致一些国企负责人有顾虑,其中“国资流失”是悬在改革者脑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不改,即便是一堆“破铜烂铁”,但账面资产还是不变的;如果改革,账面资产就会缩减,确实存在风险。

“这些风险如影相随,让有的国企领导产生了‘牧羊人心态’。”西北省份一家化学工业企业的董事长表示,就像“羊养得肥瘦不管,但不能死掉”一样,他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干得越少反而越安全。

一家央企在东北某地并购的大型冶炼企业两年前因濒临破产而混改,民营经营管理机制的引入,让公司从年均亏损近10亿元,迅速扭亏为盈,职工收入和上缴税收均大幅增加。采访中,主持这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工作的民营老板却一连问了三个问题,透露迷茫心态:“现在公司搞好了,会不会有人说当初的股价贱卖了?”“这家央企会不会按原定计划,逐步将大股东位置让出来?”“现在公司效益好了,央企会不会将我们的股份收购回去?”

一家省属国企副总说,事实上,对国企合作对象的选择、国资交易的价格、企业品牌和无形资产价值等具体问题的操作,中央没有统一规定,各地也难以确定细致标准,”我们就怕出问题、担责任”。

周放生认为,呼吁“容错”机制的背后,反映改革急需在法治思维和框架下进行,国企改革唯有划定违法犯罪的“负面清单”,在清单之外充分授权,鼓励大胆尝试,才能让操作者吃一颗“定心丸”。

“改革再难,也不能怕有伤亡而不打仗。改革有风险,但程序规范、监督到位、过程公开,相对来说改革就能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江西省国资委主任陈德勤说,“比如,企业引进混改时,经过法定机构的评估和市场的价值发现,企业资产会有个公允的价值。”

东北一位资深媒体人表示,此次混改的成败,关键在于对民营资本能否以诚相待。“不能经济形势好时把人家当赘肉,想方设法‘剔除’和‘挤出’,经济困难时又让民企当‘接盘侠’,千方百计吸引它们参与混改。”

编辑:梁霄

关键词:国企 改革 企业 山东 江西 上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