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侗族鼓楼传承人:鼓楼设计要创新更要保护原生态

2017年01月10日 10:44 | 作者: 肖艳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有了图纸,年轻一辈学的时候可以先研究图纸,图纸看不懂了可以问问师兄,再不行就来问我,现在徒弟中能接我班的已经有13个。”陆文礼说。

53岁的杨再仁,也是来自肇兴的鼓楼建筑传承人,22岁开始跟随父亲杨应琪学习古建筑,包括鼓楼、风雨桥、凉亭、长廊等,主要负责设计和施工。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的场馆设计,就出自杨应琪父子之手。

“我父亲这一代人不会用电脑,设计都是手绘图纸,我们现在设计结构图纸、施工图、效果图全部都用电脑,绘图上省了很多时间,但是设计功夫还是不能少。”杨再仁说。

“根据对方的要求,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怎么设计好看,用哪些方面的材料。根据场地的大小、所处的位置、环境和地形来设计,不同位置的风力不一样,根据风力来确定层距,以免受风灾的影响。还要考虑是在山窝、山顶,设计在山顶的建在山窝不好看、不协调,建在山窝的拿到山顶就单调了。”杨再仁解释道。

鼓楼的建筑设计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陆文礼和他跟随学习的师傅一起创新出了“变角鼓楼”的技法,在原平面四角鼓楼的基础上,创造出四角变八角重檐攒尖顶的新型侗族鼓楼。这一技法被古建专家称为“加假柱变换立面的鼓楼建筑技法”。如今,“变角鼓楼”已经成为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主体。

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侗族文化,让后人了解侗族鼓楼的意义,陆文礼现在又开始了另一份工作,走访寨子里的其他高龄老人,询问关于鼓楼建筑上一些细节的具体含义,“做鼓楼设计要创新,更要保护原生态,不能走样。不按照原生态就算修建得再漂亮,也失去侗族鼓楼的文化含义了。”陆文礼说。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鼓楼 设计 侗族 陆文礼 建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