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健身条例引热议 校园体育设施到底应不应该开放?

2017年01月17日 11:2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焦点三

解决“开放”问题的现实路径是什么?

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们由于多是做学校管理工作,所以多从实践层面提出了一些破解“操场开放”问题的方案。

一是找“组织”。市政协委员、166中学校长王蕾介绍说,“我们所处的城区相对来说是中心区,所以学校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周边的居民进行开放是必要的,但是目前部分学校的操场不是相对封闭的空间,非常容易出现社会人员和学生相互交叉,发生安全问题。为此对于社会人员想要到学校锻炼需要通过街道办事处,有了‘组织’的备案我们也比较放心。”

市政协委员、166中学校长王蕾介绍说,“我们学校的操场是对外免费开放的,但是需要向主管校长申请,在条件可以的情况下进行,目前我们已经与周边的景山、东华门社区、灯市口、东四等街道建立联系。”

二是寻“政策”。市人大代表、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分析,安全措施总是有的,比如在学校另开一个侧门、拉出隔离线等等,“但这些措施都有待政府部门出台一套管理办法,学校需要被保护”。

三是适当收费。市政协委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原院长梁绿琦认为,学校在管理体育场所、设施时投入了一定的成本,这些应该获得政策支持、经费支持;此外,必要时也可以对校外人员使用运动场收取一定成本费,保证使用体育设施更加合理。

而对于外来户和本校学生抢用设施的问题,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两个字:错峰。

市政协委员、171中学校长陈爱玉介绍该校“开放”的做法时表示, “为保证场馆的有序进行,请第三方独立法人进行专业的管理,校外人员都可以通过网上预约使用校内体育设施,我校在开放场馆方面已经做了10年左右,每年有2万人次在场馆中进行运动,每天下午5点学生放学之后开始向社会开放,到晚上9点半之后结束。” 同时,陈爱玉表示,对社会开放也要进行非营利性的收费用于场馆维护,“我们的收费普遍低于社会其他场馆的收费”。(文/记者 李泽伟 武文娟 王晓芸 林艳 张小妹 蒋若静)

编辑:梁霄

关键词:健身 热议 校园 体育 设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