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熊孩子给主播打赏花25万:家长请看好自己的手机

2017年02月20日 16:05 | 作者:王琪鹏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对待手机,家长应转变观念

为何孩子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很容易出现高消费的情况呢?有家长分析,孩子对钱没有概念,加之手机支付并不是现金交易,体会不到“痛感”,所以孩子经常会“刹不住车”。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致诚公益律师武婕告诉记者,家长要求返还孩子的消费,这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难度。根据《民法通则》,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只有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才能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而,对于未成年人发生的重大的赠与,是要有父母的追认才算有效,否则可以要求返还。但是,家长必须要举证这些的确是孩子的行为。从现实的角度看,由于家长很难证明是孩子所为,要求返还这些巨额消费存在很大难度。

另一方面,无论是给主播打赏还是玩手游消费,都不属于诈骗,而是一种自愿的民事行为。因而,应当通过民事途径进行解决。武婕表示,由于未成年人是拿着家长的手机玩游戏、玩直播,游戏运营方、直播平台无法确认是未成年人消费,因而,家长的责任其实更大。她认为,相比事后费尽心思搜集证据维权,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家长应该保护好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不要把自己的手机轻易给孩子玩。”

武婕说,现在的手机具备了支付功能,已经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或是消闲解闷的玩具了。现代人应该对手机有一种重新的认识,手机就像钱包、存折一样,需要提高这方面的保护意识。这种意识,不光是为了防范“熊孩子”,也是为了防范其他情况。她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在手机、电脑大量普及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及成熟度,与父母小时候的那种状态是不一样的。许多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接触了数码产品,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对于手机支付的熟练程度甚至超过了父母。

在非面对面的手机支付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商家也无法甄别消费者是否为孩子,所以父母更应该心中有数,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消费行为加强监管。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熊孩子 主播 家长 手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