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综艺“清流”因何涤荡人心?

2017年02月27日 15:05 | 作者:兰德华 |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你知道,我爱祖国,所以爱你。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予我的友谊。”在《见字如面》节目中,当演员王耀庆读出上世纪八十年代,黄永玉致曹禺信中的这句话时,文字的热烈与真挚,打动了无数观众。

“朗读,在于传播文字;人,在于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这就是朗读者”。董卿在《朗读者》节目的开头说出这样一段话时,其优雅、知性已迷倒众多粉丝。

近日来,《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文化类节目就以这般惊艳的表现登台亮相。这股被称赞为“清流”的文化现象,到底会昙花一现,还是将开启中国综艺节目的多元化形态?

参差多态才是文化节目的健康生态

“各位选手的诗词积累让人佩服,题目的设置考虑了观众的参与度,无论是业余爱好丰富生活,还是参透深意提升人生境界,节目能引发人们重新拾起诗词的冲动,这是一件好事。”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育工作的王丽娜表示,看到《中国诗词大会》让她很惊喜。

这档让才女武亦姝走红的文化节目,也让诗词本身走进大众。继《中国汉子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央视系列文化节目之后,该节目让文字类节目的热播好评如潮。

去年年底,台网同播的《见字如面》,又让朗读类节目进入观众视野,引发不少震动。

“无意间看到这个节目,看到张国立、王耀庆的深情而精湛的朗读,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然后,真的有热泪盈眶的感觉。”在北京一家证券公司上班的白领马世杰说。

2月19日,《朗读者》的总导演刘欣,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条微信,内容是《朗读者》栏目在豆瓣网获9.5分的高分。他在配文中写道:为了那些值得铭记的感情,为了那些理应受到关注的文字。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包括各类真人秀、亲子秀、相亲节目等综艺节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在受到一些观众追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同质化、泛娱乐化趋势,而这为当下文化类节目的爆发提供了契机。

面对文化类节目的集体走红,《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论:“一条街上如果只有一家饭馆,这家饭馆的生意肯定不行。如果是饭馆一条街,可能大家生意都好。这是一个行业的生态。”

在关正文看来,包括各种娱乐节目在内,从不同层次共同满足观众需求的娱乐努力,都是一种生态,文化节目也开始产生了某种生态,因为它有了一定数量上的积累。

“但在视频节目整体占比上,我觉得文化节目的数量,其实远远不足。文化类热播节目,还是凤毛麟角。”

同时,他认为,这些文化节目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的一种努力。

“有一些节目更能满足大众的情感需要,有一些满足知识传播型的,也有一些趣味性的,还有一些是智慧型的等。它们属于有不同的层次,这些层次最终合成一种叫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景观。各种层次没有所谓高低,大家都应该去努力,生态越丰富,产品成长的可能越健康。”

从传统文化遗产中获取生命力

有评论指出,《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生逢其时,它们成功激活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那股无处释放的热情。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看来,要理解文化节目走红的当下,必须了解中国综艺节目模式的变迁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

孙佳山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的中国综艺节目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港台模式、欧洲模式、韩国模式。”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正大综艺》《综艺大观》,这种大联欢模式的综艺节目,是中国内地引进港台综艺节目模式的发轫。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节目 模式 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