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共享单车的“外部性”隐忧怎么破?

2017年03月11日 15:33 | 来源:新华思客
分享到: 

在新兴的市场形态面前,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属重大挑战。以近期新兴的“共享”单车为例,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这一新的市场形态不期而至,高端制造+互联网+创新创业+绿色环保,如此好的一个市场,不仅令金融资本变得春意盎然,政府有关部门也有点无法“淡定”。

共享单车并不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问题是,不管单车如何实现“共享”、创新和环保,它的市场就必然先天地存在一些缺陷,无法避免一些“市场失灵”之处,从而需要政府加以爱护和守护。另则,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子市场加总构成的,这些子市场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假如其中某个子市场受到了政府的偏爱,那会不会损害到另一个子市场的福利?以及会不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呢?

首先,“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标准的“市场”,它通过在不同用户之间“共享”使用单车的方式来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涵盖资本、技术、生产和消费的“市场经济”。就本质上而言,这个“市场”与其他的“市场”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区别。譬如,早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态出现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了租赁这个古老的行业。地主把手头多余的土地和房屋按照边际租金租赁给农民耕种和住宿,这与单车企业把自身所有的单车按照某个边际价格“共享”给骑行者之间并无很大的区别。

当然,如果说一定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区别,那么,“共享”单车市场最大的新意在于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在互联网主导下的信息社会里,企业可以将市场分得更为精细,精细化经营的好处不言而喻,那就是成本得到最大范围的分摊。就此,“共享”单车的真正称呼应该是“互联网单车”。

再者,与土地及房屋等纯私人物品的租赁相比,“共享”单车的特殊性还不止于单车与互联网的结合,而是还存在一个极大的特殊之处,那就是“外部性”。根据经济学的定义,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行为对他人的福利造成了或正或负的外部影响,比如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典型的负外部性效应。

那么“共享”单车有没有外部性呢?半年前,笔者曾经根据逻辑分析,判断其中有着很强的负外部性,要防微杜渐。到今天,对于它的负外部性效应,已经不再需要更多的论证。道理很简单,单车骑行是一种既消费私人物品(单车本身),同时又消耗公共资源(道路空间)的一种特殊行为,其中耗用公共资源的特殊性在单车规模达到一定极限后就必然会对外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给社会带来成本。

至于那些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希望寄托于单车的想法,早在几十年前,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管理学者当时就已经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他证明增加城市道路是无法真正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这个道理的简单之处在于,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就是出行的成本收益问题,当出行变得“简便”后,交通的需求就会被大量释放出来,进而带来各种新的拥挤问题。

就好比当下,单车实现所谓的“共享”,出行的短期成本得到很大幅度降低,并在金融资本的参与下被放大为一个“市场”后,受拥挤效应影响,仅仅是停车的空间和方式,“共享”单车就已经对外部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各种不便。在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为发展“共享”经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短时间内放大了这一经济背后所隐藏的外部性。只不过,在发展初期,或者在没有达到拥挤的临界点之前,我们的确还可以暂时地享受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好处。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共享单车 隐忧 外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