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聚焦当代青年的“空心病”: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

2017年04月17日 21:04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青年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就价值目标而言,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就价值主体而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化;就价值取向而言,由单一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化;就价值评价而言,由排斥向宽容转化。而否认“意义”有意义、否认“价值观”有价值,也是当前社会价值观方面现实主义、个体本位、价值多元及宽容的极端表现。因此,“空心病”一词所引发的讨论涉及了要不要有价值观、人们目前有没有价值观,以及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讨论是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观远离理想主义、群体本位后的再一次思考。

青年个体目标与现实社会间的差距加大,通常是青年个体价值观内在冲突形成和加剧的主要原因。青年初涉社会,家庭、学校所要求的价值观、个人目标与其独立生存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就使青年价值观面临多重矛盾并需要自我调适。目前,青年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期望过高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不足。改革开放为个体发展开拓了较大空间,青年承载家庭和学校期待对自身发展有更高期许,但其最终实现与否依赖于个人能力、自我奋斗和外部环境等多个条件。一旦期望遇阻,便极易产生价值观动摇。

第二,个人本位和集体本位的冲突与矛盾。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观由集体本位转化为个人本位,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善、团队中的互助合作依然是个体生存的基本原则,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参与社会公益,依然是社会对个体的更高要求。因此,青年在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间徘徊游离、自我调适的过程,也会对其原有价值观产生影响。

第三,价值取向多元化与价值评价多标准考验着青年对自身价值观的调适能力。当前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日益多元,为青年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可能,以宽容取代排斥来化解多元社会的价值困扰成为人们的对应之策。但在具体环境、具体问题上,社会中的个体仍旧依其价值观作出确定的唯一选择。因此,多元背景下的抉择考验着青年对自身价值观的调适能力。

编辑:梁霄

关键词:当代 青年 空心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