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退休教授专门租房存书 为买一本古籍花光几年工资

2017年04月24日 17:52 | 作者:杨尚智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 

为买一本古籍 花光两三年工资

作为版本学方面的专家,每当需要一本书当作研究资料,龚明德都会尽量买齐所有的版本。每周三、周日,他都保持着骑车在各大旧书市场淘书的习惯。

“版本非常重要,越早的版本,越不容易出错,拿来研究的价值也就越大。”每搜集一种古籍,龚明德都会小心地用旧信封包好外表,最后将各种不同的版本整理成一沓,再用纸包上。艾芜的《文学手册》,他整理不同版本的书籍就有10多本。其中一本书的外皮上,印有“珍存”二字,颇为特别。

“这本书你在全世界买不到第二本,花了我两三年的工资,要卖的话得几十万了。”龚明德说,这些笔记都是艾芜亲笔所写。因为有了这样珍贵的第一手史料,他后来的一篇文章因此得以写成。

当然,有时候为了买书他也会和旧书贩子斗智斗勇。“假如说一摞书他叫价4000元,我就分成两堆,假装对一堆书感兴趣,然后贩子会说这堆书3000元,实际上我想要的书在另一堆里,价格就杀下去了。没办法,这么多书,不用点小手段哪里买得起。”

数字化古籍 或为未来交流趋势

四川省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副馆长王嘉陵说,古籍既有一般书籍的属性,也有文物性。今天尽管提倡大众化阅读,但古籍由于其专业的内容,脆弱的纸张和珍贵的价值,再加上古籍竖排文字也与当今的阅读习惯不同,并不适合由大众传阅。

交流还有其他办法,龚明德的客厅里有一台半旧的扫描仪,这是他专门为同事和后进们准备的。“圈子里都知道我有不少书,每当有人因为课题需要借阅时,我就用扫描仪把书弄成电子版传给他们,既不会让古籍有损害的风险,又能让他们把课题做好。”

这招在公立图书馆早有运用,王嘉陵介绍,实际上对于那些不能外借的善本,四川省图书馆也在积极地运用数字化手段与外界分享。“我们不少图书已经数据化,有需要的学者一般都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取古籍。”此外对古籍进行复制再造也是不错的办法,在王嘉陵的办公室里,有一套《华阳国志》的再造本,客人们可以随意翻阅,他手中类似的再造本就有二三十部。

“有的古籍是孤本,还有的古籍原本就是稿本,再不抢救就没有了。比如《四库全书》总共只有7部,现在存世的只有三部半,这种就需要多再造复制。”王嘉陵说,对于古籍中的孤本、善本以及毁坏严重、需求量大的版本,会优先进行复制再造。

“不光是为了交流,很多孤本如果不备份,万一出了什么意外毁坏了,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了。比如明代的永乐大典,只有正副两部,所以现在能存下来一本都是稀世珍宝。现在国家图书馆已经有2万多种、9万多册古籍数字化,还做成数据库放在网上。大约10年前,四川省图书馆也开始了这项工作,现在已有几百部书完成了数字化,但古籍全部数字化还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一些条件。”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退休教授 租房 工资 古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