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环保志愿者死磕环保11年:脑海里有张“污染地图”

2017年05月10日 09:13 | 作者:王嘉兴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在环保领域,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大规模清除公职人员挂靠环保机构。除此之外,在前后两年的时间里,他们调查举报了其他多家环评机构、第三方审核单位。

有人把这次整肃称为促进中国环保事业进步的“史诗级”事件,但对向春而言,这只是日常工作。

“环保工作细水长流是常态”,在他看来,不能指望政府就某个事情做工作,第二天全国的环境问题就能有大改观。

这个学生物出身的80后,在西南农业大学读书时就加入了环保社团。 如今,他一看工厂就能知道它的污染类型和废水废气成分,脑海中也慢慢拼凑出一张范围涉及全国的“污染地图”,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讲出各省、市甚至区县的污染情况。

污染严重程度、天气、突发事件、甚至水位,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计划。有一年他们发现冬天长江流域水位低,便前往调查偷排,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伸到长江里的管道会露出来。

但组织成立之初,向春坐在离嘉陵江边不远的办公室里,甚至都不知道重庆的污水排放情况。他和同事从入江口到源头,走遍了当时重庆污染严重的14条次级河流。排查排污口,回去后查找资料,岸边的工厂成了他们最初的治污“课本”。

他们向各地各级环保部门举报污染问题,在微信发布工业污染调查情况、环保工作进展。可文章的阅读量只有几百,向有关部门的举报,有时要等半年才得到回复。

2016年,他们总共调查了928家高环境污染风险企业,向有关部门提交数百份举报。看起来,它们只是几张照片,加上三五行对现场的感官描述和超标情况。但为了拿到关键证据,他们要经历不小的折腾。

在安徽省安庆市,他们很容易就找到长江边的排污管,但源头造纸厂远在2公里之外。向春也曾盯守一家企业一年,直到秋天野草枯死,才揪出埋在地下的暗管。

“向春内向,话不多。但讲起环保问题,他眼睛里闪着光。” 如今在南都公益基金会工作的黄庆委说。他所在的基金会,资助了向春的环保项目。

出差、拍照、取样检测、然后提交举报,标准流程做几遍下来,新鲜劲很快就会过去。但向春希望一切风平浪静,“惊心动魄不是好事情”。

做环保这些年,向春见过太多民间环保组织销声匿迹,不是因为资金不足,就是因为人员匮乏。有段时间,他自己都是“光杆司令”。10年来,他的同事看着他的发际线越来越高。

编辑:梁霄

关键词:环保志愿者 脑海 污染 地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