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贵州福泉市政协脱贫攻坚帮扶点 付真情予群众

2017年05月23日 09:43 | 作者:郭军 王吟 黄静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付真情予群众 寓真心于帮扶
——贵州福泉市政协脱贫攻坚帮扶点观察记

人民政协网贵州5月23日电(郭军 王吟 记者 黄静)国土面积30平方公里,19个村民组,37个自然村寨,1307户51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别占29.7%和24.2%,2018年要实现脱贫摘帽。这样一个行政村的扶贫攻坚任务落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政协身上,干得了吗?两年前,有人打了个大问号。

下载 (2)

4月29日,迎着山间“江拐洛!江拐洛!”阳雀催春的清脆叫声,记者来到福泉市政协扶贫点陆坪镇洞铁村实地走访。

洞铁村由原水洞村、烟墩哨村、打铁关村合并而成。2015年,市政协接受扶贫帮扶任务后,进村调研发现,除了村委会至水洞的村寨公路晴天能勉强通车外,大多数村组还是爬坡下坎的羊肠小道。打通村寨公路“最后一公里”,成了全村脱贫攻坚首先要啃的“硬骨头”。

市政协选派的两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遍访贫困户,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带着村组干部制定和完善脱贫攻坚规划。摆到市政协主席会议上的第一个议题是,全村需要修4.5米宽的通组公路7条,全长29.94公里,预算总投资至少1800万元。

钱从哪儿来?市政协主席会议讨论的结果,还是要发挥政协渠道畅通、联系面广的优势。于是,主席会议成员任务到人,主动找政府部门介绍情况、交换意见、沟通商量,用真情感动拢来1689万元,打响了公路建设大会战。如今,全长1.2公里的沙帽坡至水青坳和全长1公里的村委会至烟墩哨两条公路率先建成通车。全长12.5公里,连接7个村民组700多农户的主干道已完成工程量的70%,余下的2条公路施工进度过半,2条即将破土动工。

在抓交通道路基础建设的同时,市政协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引导群众发展种养加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走产业化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路子。

市政协机关干部、“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兵分几路,四处“化缘”,争取专项农发资金、专项扶贫资金和精准扶贫小额贷款,运用“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今,全村农业产业化项目累计投资99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贷款占59.2%,贫困户贷款面达35.1%。规划5000亩已定植种苗1500亩的金秋梨基地,480亩的茶叶基地,桃花山水库养鱼基地……每一处都与贫困户参加务工和享受股权分红挂钩。

来到洞铁村那一天,正逢村里普惠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的养猪场动工。这是个订单生产项目,将带动贫困户40户,今年8月投产后,年出栏生猪1200头。大家很有信心地说:“以前养猪不赚钱,只肥一坝田。现在做订单养猪,赚钱有希望了。”

“明天,我将和8位老师带着30名学生飞南京参观学习4天。这是老师们第一次去南京、第一次坐飞机,学生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去大城市。”39岁的硐铁完全小学校长冯学进说起这两年学校的变化,高兴劲儿溢于言表。

“一所山村小学能有今天的变化,还是得从村里成为市政协帮扶点说起。”村党支部副书记田锦胜说道。

从2015年5月开始,市政协就把硐铁小学的教育扶贫列入脱贫攻坚计划。两年来,市政协先是主动找教育部门商量,争取优先安排项目资金120万元,为硐铁小学建了教职员工周转房。市政协还引来江苏省同泰慈善基金会,陆续给学校送来电脑、校服、书包等,还设立了奖学金,又帮学校建操场等,捐款捐物总价已达32.6万元。

能歌善舞的苗族同胞们高兴地唱道:“人民政协来帮忙,学校师生喜洋洋;爱心人士来捐助,山村小学变模样;党的政策落实好,苗家山寨换新装;大家撸袖加油干,脱贫致富奔小康。”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市政协 脱贫 攻坚 帮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