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歼八之父”顾诵芬: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2017年06月02日 14:53 | 作者:杜 芳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目睹国难 情定航空

1930年,顾诵芬生于江苏苏州。顾诵芬的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国学大家,书法造诣颇深,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兼职教授等职务。出生于这样一个人文氛围浓厚的家庭,顾诵芬没有投身人文学科,却在航空领域成为一代大家,个中缘由,还要从当年日本人的一场轰炸和一个航模玩具说起。

1935年,顾父举家北迁,前往燕京大学任职。当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年仅7岁的顾诵芬在燕京大学附小读二年级。日军飞机对29军营地轰炸的场景,顾老至今记忆犹新。

“1937年7月28日,日军飞机对29军驻地实施了轰炸,虽然炸弹不是落在头顶上,但我能听得到爆炸产生的巨响,冲天火光和滚滚浓烟仿佛近在咫尺,人们都惊慌失措。虽然我当时很小,但直到今天都记得很清楚。”正是日本侵略者的炸弹,让幼小的顾诵芬立志投身航空事业。“要造出自己的飞机,才能不再受欺负。”顾诵芬感慨道。

顾诵芬第一次接触“飞机”,是在10岁生日的时候。“我10岁那年,堂叔送给我一个木制的航模作为生日礼物,我非常喜欢。但那个航模是木结构的,飞了两次就摔坏了。父亲见我喜欢,就带着我到一家外国人开的店里买了一个更坚固的舱身型航模。”顾诵芬说,“这个模型也会坏,我就按照《小学生文库》的说明自己修,学会了自己动手做航模。看到自己制作的航模飞起来,我感觉非常愉悦。”

从此,顾诵芬就和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父亲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对我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多加干涉,只是告诉我不管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这对我影响很大。”顾诵芬说。报考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航空系。

“当时我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大同时录取,都是航空系。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母亲舍不得我远赴外地求学,我就选择了上海交大。”上了大学,顾诵芬开始正式接触到航空技术理论,他的航空生涯拉开了序幕。

编辑:梁霄

关键词:顾诵芬 国家 歼八之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