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电影、影迷和电影节一起成长

2017年06月22日 14:33 | 作者:从易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中国唯一的国际级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迎来“20届”生日。无论是从参展规模、影片质量还是国际影响力的角度观察,上海国际电影节都不断地在进步、在成长。

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于上海这座城市乃至对于中国的意义毋庸赘言。就如同戛纳如果没有了戛纳电影节,那么它就只是一个7万人的小镇,名气还不如科西嘉岛大呢。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洛迦诺这个小城市,但有了洛迦诺电影节,它跻身世界舞台,受人关注。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本身具有较为深厚的电影文化底蕴,电影节的举办对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水平都有重要作用。上海国际电影节让全世界的目光都看见上海、看见中国。

当然,电影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为城市带来的经济效应、文化传播效应,更在于它是关于电影本身的节日——它将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汇聚一堂,既奖励优秀,也沟通交流,并推动电影理念和艺术的发展。电影节在这些方面的作为,直接决定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本文从“成长”破题,探讨上海国际电影节正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或者,我们可以努力扮演好怎样的角色。

秉持与坚守:电影理念影响办节品质

著名导演陈凯歌近日在媒体撰文谈及上海国际电影节,他的一句话道出了电影节的一个根本意义:电影和电影节一起成长。

换言之,一个优秀的电影节,是必须能够引领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电影节面向的既是过去(对经典的回顾)、现在(反映现实),同时它应该面向未来。这就涉及电影节的办节理念问题,即电影节可以通过它的选片标准、奖项设置、奖项颁发等环节,建构起独属于这个电影节的理念和评判标杆,并以其影响电影人,继而影响电影未来的发展。电影节的理念非常考验主办者的电影眼光、胸襟和视野。

目前世界上有近2000个电影节,什么样的理念才能够从如此多的电影节中脱颖而出,也是对一个国际电影节提出的严峻挑战。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三大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参照。有这样一个似乎不太准确却又不无道理的说法是“电影节分三派,现实的柏林,人文的威尼斯,文艺的戛纳”。威尼斯和柏林的选片规范与戛纳相比,愈加偏向社会性和现实主义色彩,而作为电影发源地的法国,其着眼点则更多放在了影片自身和影片的艺术水准上面,更加强调电影本身“艺术的纯粹性”。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三大电影节早已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并通过自身对电影的阐释权深刻影响了电影的后续发展,像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脱颖而出并对世界电影艺术和电影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电影佳作,便不胜枚举。

通过对自身电影理念的坚守,电影节也可以有力并有效地对时下某些不良的电影发展倾向和潮流表达不满,并实现拨乱反正。电影批评家安德烈·巴赞在回顾首届戛纳电影节时就如此断言电影节的价值:“电影将作为一门国际性或全人类的艺术,但如果为商业盈利目的所用,它也就适得其反地成为最狭隘的民族艺术。”戛纳电影节之所以成为国际影坛公认的电影的殿堂,正在于它实现了对好莱坞体制所过分追求的“资本和大众文化力量”的抗衡。对世界优秀电影节的办节经验适当地择善而鉴,在秉持的电影理念上更清晰明确、更贴近电影本身,对于当下中国电影现状更具针砭和引导力度,在这些方面,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努力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口味较为单一,电影制作偏向娱乐化、世俗化、浅表化,对人类命运终极价值的追问、对艺术境界的追求还有所不足时,上海国际电影节有所针对性地秉持和提倡独特的理念,是会产生良性影响的。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电影 电影节 艺术 国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