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复兴号”承载中国制造一起上路

2017年06月28日 09:36 | 作者:李云 |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昨天,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在北京正式亮相,该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寓意着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复兴号”将率先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6月26日《北京青年报》)

1121213017_14984788705201n

“复兴号”双向首发,标志着中国动车技术站在新的制高点。高兴的是,速度更快、配套功能更齐全、乘客更舒适等,更高兴的,应该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复兴号”是中国制造的骄傲,或者讲,它正在承载中国制造一起上路,承载“中国制造2025”一起上路。尤其是,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块金字招牌。资料显示,凭借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兼容性强和性价比高的综合优势,中国高铁“走出去”项目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

“复兴号”首发,高兴之余,更要反思。中国制造的“昨天”,甚至一部分“今天”,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中国不少企业生产的多是缺乏自主研发技术、缺乏自主品牌、附加值低的产品,有些成为落后生产力的“代言人”,有的成为产能过剩的“添加剂”;另一方面,外资中的“Made in China”,技术与标准牢牢掌握在别人手里,而你的手只是在“机械运动”,利润分成上,人家抱着大西瓜,你只是拣了芝麻。

乘坐在“复兴号”上,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明天”。尚普咨询轻工行业分析师认为:掌握核心技术,是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关键所在。中国制造已站在政策的风口,量身定制的“中国制造2025”正在扎实推进,鞭策与激励制造类企业,积极谋求“创新、转型、升级”之路,尤其在自主研发方面要“舍得”——有投入才有产出,有技术才有前途,有产权才有未来……“复兴号”的成功足以说明这一点,中国制造业要从中得到深刻启发。

中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眼下,中国制造面临着较严峻的“人才瓶颈”与“技能短板”。据悉,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高级技工的严重缺口,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制造“创新、转型、升级”的滞后。人才是决定性因素,是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所在,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将成为核心力量——一方面是技术研发的重要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又是熟练运用技术的具体操作者。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 制造 复兴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