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悬在钢丝上的父与子 年轻父亲不信“知识改变命运”

2017年06月28日 13:13 | 作者:袁贻辰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他的成长被人为加快了

藏在广巴高速高架桥下一隅,半面还是水泥墙的张禹家显得很不起眼。木门河从家门口流过,张禹怕高速路的车吵到儿子睡觉,给家里装了最贵的一款双层钢化玻璃。

房子一楼的沙地是望望游乐的场所。训练的间隙,他喜欢一个人在这里玩,嘴里嘟囔着各种英雄怪兽的名字,“哼哼哈哈”个不停。

只有每天的这个时候,张禹才觉得儿子不是那个拥有5万粉丝的“网红”,而像个真正的6岁孩子。

多数时候,望望懂事得惊人。他说自己喜欢走钢丝,“不觉得苦”。家里来了客人,这个6岁的孩子会邀请对方“留下来住吧”。张禹让孩子写作业、睡觉、吃饭,望望从不抱怨,都是立马照做。他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我喜欢爸爸,爸爸每天都陪我一起耍。我不想爸爸不开心。”

张禹家的田很不规整,土松松垮垮的。这个身材瘦削的父亲担心儿子掉下来摔伤,用了好几天把旱田的土都松了一遍,清掉了大点儿的石块,“这样掉下来起码不会断胳膊断腿了”。

但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就算把土翻得再松,孩子掉下去时,那种痛还是要受,“自己不可能代替的”。

这个家已经四散分离了。妻子和女儿都在江苏生活,自己带着儿子则在老家。他反复提醒自己不能心软:这个家已经为儿子成材牺牲这么多了,怎么着也不能半途而废。

他也曾想过带儿子去江苏,可转念一想,“水泥地摔下去太危险了,况且也找不到训练场地。”又就此作罢。

动摇时,他就从手机里点开一张图片。那张图片里,望望正在河堤的钢丝上训练,旁边,一个老奶奶背着和望望同龄的孩子,向前走去。身后的张禹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就是望望的成长!”

望望几乎没有同龄的玩伴。他的训练占满了课余休息时间,放假的时候,张禹总希望孩子能多睡会儿,也很少让孩子独自出门玩耍。曾经还有孩子跑到家里和望望一起玩,可一个下午过去,家里突然冒出了怒气冲冲的孩子家长。

编辑:梁霄

关键词:钢丝 年轻 父亲 知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