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悬在钢丝上的父与子 年轻父亲不信“知识改变命运”

2017年06月28日 13:13 | 作者:袁贻辰 |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农村的孩子再努力,能比得过北京上海的孩子吗

天蒙蒙亮,川东北的山地雾气缭绕,瘦小的望望头戴红色安全帽,双手握住保持平衡用的竹竿,在离地12.5米、足有1公里长的河堤护栏钢丝上行走。傍晚的时候,钢丝则被挪到山里,架在两棵树中间,望望需要走上几个来回。

走钢丝练习被张禹搬上了直播间。直播间里的评论像浪一样涌起,礼物一个接一个地刷出来,满屏的烟花彩带。屏幕外,老屋养的鸡扑腾着翅膀乱飞,土狗趴在门口盯着父子二人,傍晚的山头,静静的。

望望不断变化着行进动作,正着走,倒着走,蒙眼走,金鸡独立……按照张禹的计划,秋天他就要替望望申请5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旦成功,“也许望望就有机会去少林了”。

“去少林”是望望爷爷的遗愿。爷爷很少走出村子,在他的规划里,“身体素质很好”的孙子,以后最好的出路就是“送去少林文武双修”。

望望第一次走钢丝时,钢丝拴在家里的一楼。那时,在家思考“出路”的张禹试着让儿子蹲马步,绕着钢棍转圈,意外发现孩子平衡感很好。随后,这条钢丝开始不断变长,从两三米长到了十几米,再长成一公里,家里装不下了,张禹把钢丝搬到了山头和河堤。钢丝还不断变高,从最初离地十几厘米,到一米多,再到河堤的12.5米。张禹也不清楚6岁儿子的极限在哪里,他只清楚,“望望很厉害”。

日复一日的训练里,除了走钢丝,望望还要举杠铃、舞棍、打沙包、攀岩……张禹把这些统统放在直播平台,不仅希望把儿子培养成“网红”,还希望他“变得自信自立”。

也许是少林,也许是武当,张禹说不准儿子未来的去向,但有一点他很确信,这条细长的钢丝将带领儿子通向一个“能改变命运”的世界。

这个年轻的父亲不信“知识改变命运”,“农村的孩子再努力,能比得过北京上海的孩子吗?”在这个依山傍水的村子,有村民说,每年都有近一半的孩子考上大学本科,但更多的,还是念了职校或是直接外出打工,“跟他们妈老汉(方言:爸爸妈妈)一样”。

编辑:梁霄

关键词:钢丝 年轻 父亲 知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