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让大学生拥有一双语言的翅膀

2017年07月10日 11:35 | 作者:蔡基刚 | 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 

核心观点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一流的本科教学,一流的本科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在自己学科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

2017年,国家正式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一流的本科教学。为此,全国许多高校围绕本科教学开始制定新的改革发展与行动纲领。如复旦大学发布 《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从教室与书院、科研与创新,到社会实践、海外游学等22条内容的计划。

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雄鹰,而非养小鸡

目前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 (科学引文索引)、EI (工程索引)、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90%以上是用英语的。SCI有5000多种检索期刊,覆盖176个学科,是这些学科里最权威、影响因子最高的检索刊物,其中95%是用英语发表的。因此,一流的本科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在自己学科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能从这些顶级英语期刊里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情况。

借鉴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之处,他们始终把大学生当雄鹰来培养,从大一开始就训练他们读学科文章和著作,要求他们有13000词的英语词汇量,而不是将他们看作小鸡来饲养。饲养小鸡,要求学生阅读的是几百个单词的英语短篇阅读理解;口语练的是用来问候打招呼和问路的日常口语;写的是只要求语法词汇正确的100来词的短文。饲养小鸡,教学是帮助学生如何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满足4700词的四级考试要求。培养雄鹰,则要求大学生至少有10000词的词汇量;教学上要求学生读几千词的文章,进行文献综述的训练;写的是有文献和实证支撑的文章,培养的是能符合学术规范的引用能力,有效规避剽窃;培养的口语能力是能进行十几分钟以上的论文宣读和讨论的能力。

外语学术阅读和写作是本科教育的软肋

中国大学生是非常聪明的,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如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大三学生罗锐邦和他的三个同学在Nature的子刊Biotechnology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 《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2012年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给国际期刊《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投稿关于“西塔潘猜想”论文,得到中南大学100万元的奖励;2016年11月28日湖南大学本科生胡樑栋和连丁坤在 《欧洲物理杂志C辑》(粒子与场论) 发表关于向心力定律论文;2016年复旦大学本科生彭博共有2篇论文在SCI期刊上发表,入选国际物理类和材料类最优秀的1%的一区学术杂志。但是这样的大学生总体上太少了,他们是靠个人的努力突破语言关的。

2016年Nature在调查了中国高校的外语教育和中国科技人员的外语能力后指出,“中国本科教育缺乏学术阅读和写作的关键性的训练”,“撰写论文和交流研究成果并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已构成中国科研人员最大的挑战”。Nature建议中国高校“应考虑为学生和年轻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期刊论文阅读和写作的培训”,“如果将学术阅读与写作纳入教育体系,那将极大地改善中国下一代学生和科研人员的科技写作水平”。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大学生 语言 翅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