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十九大代表赵庆华:期待医养结合得到持续深入推进

2017年11月01日 10:18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体系,是十九大代表赵庆华近些年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此,在国庆节的前一天,赵庆华专程去了一趟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作为重医附一院护理部主任,硕士生导师赵庆华曾参与了原卫生部《护理院建设》标准制定及该中心的筹建和护养标准制定。而与以往经常来到护养中心不同,赵庆华这一次来到护养中心,是希望把倾听到的老人们的心声带到十九大会议上。

因为格外关注并致力于推动医养结合发展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所做十九大报告提到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等内容时,赵庆华的心里很是兴奋。

而要探索医养结合的推进问题,赵庆华认为应首先关注“三类”老年人的医疗照护问题。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3000多万,失能老人约4000万,还有更多的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这‘三类’老年人的大量存在,带来了慢病管理难、长期护理难、老年养护难等三难问题,对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重要挑战。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完善和加快护理院的建设。”赵庆华表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护理院是应对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照护的最主要医疗机构,其和医院的差异化定位,可以破解目前我国推进医养结合过程中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是因为,医院特别是三级综合类医院,其功能定位主要在于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这对于那些已经度过了急危重症危险治疗期,但仍需要持续康复的患者而言,是一大难题。

“三级医院因为床位周转率及优质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的问题,一般难以让已经进入康复阶段的患者长期留在医院,但这些患者如果回家去康复,就缺乏专业的医疗照护,因而在此类患者的家庭和医院之间,就需要一道桥梁来连接,而护理院的主要职责之一,就在于可以提供具备医疗功能的长期照护服务。”赵庆华告诉记者。

但是目前,国内专业的护理院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赵庆华建议国家加快此类机构的建设,并规范建设质量和标准,以保障这些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医疗照护服务。

在关注“三类”老年人的医疗照护问题的同时,赵庆华还建议国家探索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有上海、长春、承德等15个城市已经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赵庆华则期待,这样的试点城市能够更多一些,试点的步伐也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因为医养结合涉及医疗、护理、养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医养结合的问题,我认为也应该构建集医疗、康复、照护、养老、护理职业教育等‘五位’于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赵庆华表示。

而实际上,作为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医院下属的养老机构,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正是这种新型养老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重医附一院率先在国内探索了养老护理的职业教育问题,在护养中心旁边专门建设了一所护理学校,培养专门的护理人才,也为护养中心提供照护服务。并且,护养中心和医院之间还形成了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模式,这也是我国医改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一项重要探索。”赵庆华向记者介绍。

原来,重医附一院与青杠护养中心开通了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从重医附一院出院后还需要继续康复的患者,会被建议转诊到护养中心;这些患者在护养中心出现的一般医疗问题,护养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可以解决;如果患者在护养中心出现急危重症状况,也会通过绿色通道被直接转诊到医院来。

“这种双向转诊畅通无阻的医疗资源衔接,对患者而言是比较难得的,也让患者安心、放心。其实,即使不是从医院出院后需要继续康复的患者,对于那些全自理的老年人,也可以享受到这种具备医养结合功能的养老机构的常规医疗服务。因为该护养中心和医院一样,相应的医疗服务业按照医保的相关规定结算,这就可以让那些有基本医疗需求的老人们不用专门跑到大医院去排队、挂号,也让老人就医问题变得更加便捷。”赵庆华强调。

这次作为党代表来北京参会之后,赵庆华对于医养结合问题的推进有了更多的思考。她希望,国内有更多医养结合机构建成,为我国的2亿多老人们提供专业的健康照护服务,从而保障他们安度晚年。

(赵庆华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重庆市护理学会会长)

编辑:赵彦

关键词:十九大代表 赵庆华 医养结合 持续深入推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