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民主党派中央提案聚焦文化议题

2018年03月21日 11:00 | 作者:马雪彧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书写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民主党派中央提案聚焦文化议题

见习记者 马雪彧

1

▶2017年5月2日至6日,汇聚致公党中央和多部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致公党党内专家学者力量的致公党中央调研组,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主题,到福建厦门、泉州、宁德、福州等地开展考察调研。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今天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主党派中央拟提交的多件提案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等议题,为书写新时代文化自信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深化两岸文创产业合作

文化自信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和持久动力。依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发挥两岸互补优势,深入开展两岸文创产业合作,既是推进两岸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同步增加文化自信的需要,更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需要。

当前,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对于两岸资源优势互补和市场需求而言总体滞后。针对当前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现状,民革中央拟提交《关于促进两岸文创产业对接,同步增强文化自信的提案》。

祖统工作是民革工作的重点和特色,也是民革参政议政的优势所在。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基础性、前瞻性、储备性工作,把握和引领两岸合作方向。完善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软环境,促进两岸文创全产业链合作。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增进两岸互信,提供推进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的社会保障。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品牌。

设立“中华母亲节”呼声高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农工党中央、致公党中央拟提交的提案中不约而同提到关于设立“中华母亲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不少西方节日逐渐传入我国并被民众所接纳,成为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表达情感的新节点和新平台。这也在某种意义上提醒我们在重视人伦教化、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存在盲点。

母亲节是最重要的人伦大节。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设有母亲节,其中78个国家设立了包含本国文化基因的母亲节。设立中华母亲节,不仅有益于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同时,对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培养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农工党中央在《关于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建议》的提案中表示,选择被誉为“母教典范”的孟母仉氏为中华母亲的形象代表,以仉氏生孟子成为母亲的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

为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体现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精神。致公党中央《关于设立以孟子诞辰日为“中华母亲节”的提案》中也建议,以孟母为代表,将孟子诞辰日(农历四月初二)设立为“中华母亲节”。

传统艺术要有“新表达”

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对我国各族人民来说,是喜闻乐见的综合性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它有着独特的表演技巧和审美品格,以及深厚的文化传统,在传统艺术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传统戏曲艺术无论从剧团数量、从业人员,还是演出场次,都多于其他舞台艺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地方戏曲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已被挤到边缘地带。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地方戏曲至今仍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民进中央拟提交《关于多措并举,支持传统地方戏曲长远发展的提案》。

民进中央提案指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是院团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传统戏曲面临公众审美趣味变化、传播方式深刻变革的严峻挑战,专业人才培养困难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地方戏曲院团的发展。

鉴于此,民进中央建议改革创新政府对戏曲院团的支持引导方式;推动公益性非营利地方戏曲赛事发展;整理、汇编地方戏曲传统和现代剧目,规范地方戏曲书籍、教材市场;创新传播方式,推动戏曲进校园、进社区。

数字文化迎接新挑战

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升级换代。同时,传统文化保护可借助技术力量,使其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如今公众的日常生活中。数字文化产业成为了当今文化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文化产业从外在到内生,迅速进入数字化时代。

然而,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存在文化内容创意不足,相关人才紧缺,盗版侵权问题突出等现象,缺乏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行业形象欠佳,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管理体制较为落后问题依旧严重。

基于此,民盟中央拟提交《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提案》,提出组建专门机构全面协调指导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以内容创新和人才培养为重点,着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以市场为主导,大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研制数字文化产品内容评价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监管,并强化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等建议

在数字化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了不可绕过的话题。知识产权是数字创意领域的核心资源,新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媒体的深度融合使得数字创意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样态更加复杂化,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的提案》聚焦于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不足,如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尚待完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举证难、成本高、周期长、赔偿低等问题尚未解决;知识产权综合行政管理和统一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尚待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机制不畅;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尚待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未融入社会权利保护的大格局。

为营造知识产权大保护生态圈,共建大数据时代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新秩序,民建中央建议,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机衔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环境。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文化 产业 提案 两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