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一家假发店见证的抗癌人生:顾客多是化疗患者

2018年04月02日 07:33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点击进入下一页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附近有一家假发店 很多癌症患者成为这里常客

大概只有在这里,癌症患者愿意摘下帽子、围巾,或是假发套,任由陌生的眼光打量着头上所剩不多的头发。

这是位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附近的一间假发店。不大的店面,被各式各样的假发堆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病友间的口耳相传,这里成为因化疗而脱发的患者选购假发的地方。

周彪在店里已经干了超过十年,从最初接触到患者时的紧张、不知所措,到如今能够自如地替患者挑选合适的假发,确定造型风格,周彪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形式。肿瘤医院门口的这家小小店面,成了医院之外患者们的一个落脚点,在周彪看来,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间假发店”。

实际上,生死悲欢,每天都在这里次第上演。

从理发店变为假发店 顾客多是化疗患者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西门,马路对面,穿过背街小道,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店。店面没有朝马路的门脸,只在靠外的一侧立有几个美发店常用的灯箱,还有用寻常的红色黑体字印刷的招牌,从医院这头看去,招牌上的“假发”两个字,一点也不惹眼。

这是一家在肿瘤医院的患者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店面。小店总共约有70平方米大小,被隔成独立的两部分。靠里一侧是落地镜、大靠椅、皮沙发,简欧式装修,吹风机轰鸣声中,贴着白色瓷砖的地面,往往又多了几缕黑发。这里是日常洗剪吹、烫染头发的区域。穿过连通的后门,空间一下子逼仄起来,装修风格也停留在了上世纪90年代。

头发,满眼都是头发。贴墙放置的,是首尾相连的铁架,每个铁架五层,每层放着10个头模,戴着长短、造型各异的假发。这是店里的假发销售区。

这个区域的常客,是一街之隔的医院里因化疗而脱发的患者。

1998年,理发师王峰开了这家店,店里的“大徒弟”周彪,从17岁开始在这里工作,已经超过10年。

周彪记得,2007年的时候,店里还只做些洗剪染烫生意。渐渐地,“奇怪的客人”越来越多。“有的人看着年纪不大,头发几乎掉光了,进门环顾一圈问得最多的是‘卖假发吗’。”

有时候给顾客洗头,洗着洗着,就发现洗手池内漂满落发。周彪有些紧张,担心自己“下手”重了,倒是顾客很大方,“掉就掉吧”。

接触多了,周彪和师父王峰才意识到,这些都是肿瘤医院的病人,因为化疗,导致头发大把脱落。询问假发的人越来越多,2013年,原本捎带着做假发生意的王峰,决定把生意转向以制售假发为主。

转行并不简单。为了保证假发的质量,每年店里都要通过中间人从云南、贵州的山区收购大量的头发。这对头发主人要求极高,“年龄在45岁以下,没有染烫过的长头发最好。发质好的,光是收购价,一公斤就要9800元。”这些收购来的真头发,根据发质好坏、头发长短,划分为各种档次,再通过加工,变成档次、价格不一的假发套,摆放在货架上,供客人挑选。

戴上假发拍照留念 “这是我最漂亮的一次”

很多人是家人陪着来挑假发的。张俪(化名)进门的时候,身旁跟着老公和姐姐。看了一会,张俪说“饿了”,一家人先去吃了午饭,才又回到店里。

“是谁需要,可以介绍一下。”看着店员在招呼,张俪从展柜前转过身,对着店员说,“我想看,你看这头发掉的”。说着话,张俪用两根手指捻了一下头发,几缕头发顺着指尖飘落在地上。

在假发店,做化疗的患者似乎比在熟人、朋友面前更自在,也更容易聊起自己的事。张俪说,自己得了肺癌,之前一直在吃靶向药,这段时间药不起作用了,才开始化疗。化疗才开始两周,头发大把地掉,额前已经有一片明显的痕迹。

“以前也是长发飘飘啊。”看着张俪撩开额前的头发,丈夫在一旁咕哝道。张俪笑笑,没有接话,眼睛顺着展柜,自顾自地看起了不同发型的假发。“店里的假发从380元到4万元不等,您有一个预期的价位吗?”“差不多的就行。”

店员介绍,380元的假发是机织的,用机器把头发一排排地镶嵌在布料上,看起来比较厚重,但头发也是真发。另一种手织的假发看起来更真实,工人用织针将头发一根一根织进布料上,模拟毛囊和发旋生长方向制作,即使近距离看,也很难看出真假。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假发店 抗癌人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