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新时代呼唤新创造

2018年06月15日 10:13 | 作者:杜书瀛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以文学探索未知是人类本能

当年的辩论很激烈。我和许多同道使出浑身解数从逻辑方面为“文学不死”辩护,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只要语言存在,文学就不会消亡”,说“文学特点在于‘内视性’,此特点乃无可替代,故文学必然存在”云云,却显得苍白无力。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关键,上述所谓文学不死的原因,只可算次因,不能作主因。它们不是根本。

那么,关键何在?根本何在?我认为文学存活的根本理由乃是文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本体活动形式之一,作为人不能不如此的生活形式、生存形式之一,它的生命与人类生存的根本发展机制和普遍规律——创新——联系在一起。文学的根本特性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创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一句话就是不断开拓未知。世界上永远存在大量未知,人的生存需求之一、文学的生存需求之一,就是永不止息地探索和开拓未知。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也是文学的本性使然。人为什么需要写诗?因为诗是用感性形式对未知的开拓。人为什么需要理论?因为理论是用理性形式对未知的开拓。探索未知、发现未知、开拓未知,人就会获得美和美感,获得真正的欣喜、快乐和幸福。近日,82岁的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欣喜若狂地讲述他乘坐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下潜,在南海首次发现“深水珊瑚林”和新的冷泉活动喷口,开拓了未知。他说:“我获得了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快乐。”他所做的是开拓未知的科学活动,同时也是开拓未知的审美活动。

开拓未知,就是创新——这是社会的生存命脉,也是文学的生存命脉。倘不创新,社会历史即停滞、即倒退、即消失,人类即萎缩、即退化、即走向灭亡。不断创新使人类永生,使人类永葆青春。文学作为人类的本体活动形式,受人类生存根本规律制约,当然不能不以创新为生存的根本机制。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学的生命,创新是文学生命的源头活水。

有了创新机制,文学不断在历史发展中获得新题材、新主题、新样态、新形式、新风格。从中国文学史看,诗经之后有楚辞,楚辞之后有汉赋,之后又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乃至现代文学……细细考察,哪一种样态不是通过创新具有新内容、新形式,从而具有新的生命力?哪一种样态不是通过创新具有自己繁花似锦的面貌和令世界惊异的成就?如此,一代一代的文学,繁衍生息,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时代提供文艺创新沃土

文学历史如此,文学现实亦如此。

改革开放40年的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的实际情况,同样给我们重要启示:文学在实践中不断通过创新机制寻求文学创作新题材、新精神、新方法、新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契机,探索新理论、建立新美学。

改革开放不久,作家艺术家开始探索新题材、新写法。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特别是他自己非常欣赏的《夜的眼》),从《黄土地》开始第五代导演的一系列电影,莫言透着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红高粱系列”和其他小说……一批新锐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领域一道道独特风景。他们为中国当代文坛增添了新内容、新质素、新风格、新手法。

许多有才能的作家艺术家也在继承传统中有了新创造。苏童《黄雀记》是对鲁迅小说一脉的发展,李佩甫《羊的门》和《生命册》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把中国传统小说的写实方法提高到一个新层次。金宇澄《繁花》的“中国式叙事”,发展了《红楼梦》等伟大作品的中国现实主义。格非《江南》三部曲“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惊艳文坛,是中国作家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全新创造。

当下,随着电脑、互联网、电子媒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生产和传播工具的大规模运用,悄悄地产生和发展起来若干新的文学艺术品种。比如网络文学,这是文学这个行当数千年历史上亘古未有、破天荒的新鲜事物。网络文学生长非常迅速,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你还没回过神儿来,它已经如汹涌澎湃之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满世界水光天色,迷得你睁不开眼。

新历史实践为文学创造提供新契机。当今时代,人们的感受、情绪,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都在无形中发生变化。现在人们还打电报吗?多数人还写信吗?通过可视电话联络情感、抒发爱意不是比书信往来更方便、更直接、更迅速吗?作家们,你们该如何创新机制,适应新现实,写新人物,写新人物的思想感情,写人物面貌变化,写这个伟大深刻的变化过程?

新时代呼唤新创造,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理论家应当投入新生活、感受新气象、酝酿新创意、实现新创造,推动人类文学不断更新、筑就高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艺术 文学 未知 黑格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