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网售迷奸药打保健品幌子逃避制裁

2018年10月29日 07:38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网售迷奸药打保健品幌子逃避制裁

卖家网售迷奸药,发迷奸视频做广告;专家称其主要成分为管控类精神药品,脱医制售涉贩毒罪

1

记者收到的各类迷奸药样品,其中包括“乖乖水”、“弥漫之夜”、“极乐”等迷奸药、催情药。新京报记者 沉三 摄

2

记者按照某电商卖家提供的联系方式添加其为好友,随后对方向记者发来更多迷奸药信息。

3

彭斌称所售迷奸药的厂家信息系虚拟,标识显示为台湾,实际厂家位于河南。

近日,一篇揭露网络迷奸药产销链条的公号文章,引发关注和评论,迷奸药的网售渠道、危害及法律责任等,成为台湾李宗瑞迷奸事件后又一轮关注点。

新京报记者据此调查发现,网络上迷奸药多种多样,卖家不仅在线发布“迷奸视频”做噱头广告,还建立用户群,在线指导用药,甚至交流用药心得。为了逃避相应的法律责任,很多卖家以保健品名义对外销售各类迷奸药,更有人直接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出售,卖家全程以各种虚拟信息来掩饰真实身份,意图逃避打击。

有法律专家表示,一些迷药的主要成分会含有三唑仑和氯胺酮。三唑仑为安眠药,氯胺酮为麻醉剂,如故意脱离医学目的进行使用,可称为毒品,二者均为人工合成,属于合成毒品,使用过量可能致死。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玲表示,生产、销售迷奸药有案例被判为贩毒罪,而在线指导“下药”则涉嫌教授犯罪方法罪,很多购买者无法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猎奇的心态下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针对此类管控药物在网络上不法销售的情况,刘玲也表示应当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同时网络平台经营者也应该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措施,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加强了此类管控药品的监管,严厉打击查处相关的制售行为,多个团伙被警方打掉。

网上存在“迷奸药”广告

数年前的台湾李宗瑞迷奸事件中,李宗瑞网购迷奸药下药,致使几十名女子成为受害人,一度引发众人对网售迷奸药泛滥的担忧,近日的一篇公号文章,因揭露迷奸药黑色产业链,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女性安全、迷药泛滥的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名男子无意间发现迷奸药广告后,因“猎奇”而加入了数百人的卖家用户群,在这里,迷奸药的生产、销售已成为整条产业链,还有人直播迷奸过程,甚至交流“下药”心得。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论坛、贴吧及色情网站上,充斥着各类广告,许多卖家假借保健品名义,实际上趁机销售迷奸药,更有人直接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

记者从多个迷奸药网页中打开其中一个,页面充斥着大量不雅图片,以及卖家的微信二维码,并提示可以添加微信查看更多产品以及反馈视频。记者随即按照上面的提示添加了卖家好友,对方告诉记者,自己手中主要出售的就是各类迷奸药,在其朋友圈中有各类药物存在,甚至包括伪装过的口香糖和香烟。

该卖家表示,自己朋友圈内展示的药物都有现货,价格基本在320元左右,随后还让记者添加了QQ号,并发来几段所谓反馈视频。视频中可以看到,有女子赤身躺在床上,状似没有知觉,有的视频中还能看到有人手持药瓶出镜。

此外也有一些卖家会在网络广告下面提供QQ号,通过其QQ空间可以看到用户视频,以此为噱头,来证明自身所售药品是真实有效的。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在某电商平台同样有类似产品出售,大量相关产品的销售页面中,文图多配以性暗示语言,同时很多商家也选择在商品图片上留下自己的微信号,将客户引流到微信上进行产品挑选,随后再回到平台下单。

记者随机选择了几个商家进行询问,对方均表示,自己所出售的商品正是迷奸药。其中一名商家的微信朋友圈内,能看到各类迷奸药、催情药的广告。该卖家一直强调,自己所卖药品效果很好,但不肯透露药物成分,“这是商业机密。”除零售外,只需588元代理费,还可成为其代理商,以更低价格拿货。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网售迷奸药 打保健品幌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