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学霸”绝不是“沤”出来的

2019年07月02日 15:36 | 作者:韩玉印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坊间确实流传有这样的说法:笨鸟先飞;熟能生巧;三更灯火五更鸡;也不乏“头悬梁锥刺股”苦学的先例,但有一点必须明白,“学霸”绝不是“沤”出来的。

据06-25半月谈网,“幼儿园大班已经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简单的英语问候”;“二年级下学期刚开课,班上超过一半的孩子已经学完这学期的数学”“朋友的孩子初中物理已经上了第四遍,每次考试成绩90分左右,家长不满意,现在又开始上第五遍,初三才上的化学已经上到第二遍”……

如此“超纲学”“提前学”,“重复学”,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长时间的机械重复,更是一种低效的学习,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将时间和精力用于低效的重复,是绝对不会有好的效果的;而且提前学的内容因为不够系统、全面,反倒令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如握笔姿势,发音等,纠正起来比教“零基础”的学生更困难。简单机械枯燥的重复学习,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对于这种机械枯燥的重复学习,有专家提醒,一旦孩子无法在以后的生活中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终身的事情,就会缺乏动力和毅力,长久下去会慢慢丧失对生活的热情而变得麻木,最终陷入负面情绪和不断失败的恶性循环中。比如那位5年前,曾花费12万元为孩子报了17个培优班的武汉“着急妈妈”徐女士,当时让5岁的儿子Jerry成了幼儿园小朋友眼中了不起的“神童”:他提前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知识。然而,升入小学后,Jerry成绩却不断下滑,变得“中不溜秋”。

也许这就是在以后的学习中缺乏动力和毅力,对学习缺乏新鲜感,不再感到刺激,慢慢丧失对学习热情的恶果。因此,“所谓学霸,就是早学几年、多学几遍”,不仅毫无道理,更坐实了“学霸”绝不是“沤”出来的断言。

当然,在教育“剧场效应”的裹挟之下,“起跑线焦虑”可以理解,“担心老师会不会因为大多数孩子学过,加快上课的进度,万一我孩子听不懂咋办?”,也不无道理,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家的孩子成为教师眼中的“累赘”.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无论班级里的孩子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教师都会坚持“零基础教学”;另一方面做家长的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要动辄让人“代办托运”,自己置身事外作壁上观,很多时候花钱并不一定“免灾”,应该像14岁考入复旦的“神童”肖宇鹤的父亲那样,在陪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自身条件量才培养,方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通恶补,“流鼻血”事小,补坏了“身体”事大,因为学习不单单是多花时间的问题,还有肯下功夫和会下功夫的问题。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千万别相信,“所谓学霸,就是早学几年、多学几遍”,“学霸”是学出来的,但绝不是“沤”出来的,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好“会学”的问题,更不宜动辄就将孩子送什么培优班,自己的孩子都缺乏耐心去了解,别人更是隔着一层皮,要尊重教育规律,根据孩子自身情况有选择的学。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学霸 出来 学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