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委员评论 委员评论

为智慧政协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0年06月10日 17:56 | 作者:张云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化与拓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基础条件,也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以高度热情和积极姿态拥抱新兴科技革命的到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智慧政协建设,实现“互联网+政协”的深度融合,是这种大背景下人民政协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提出的一个新命题,也是人民政协展示新时代、新样子、新作为的一个重要举措。十三届全国政协积极打造智慧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委员移动履职平台App等一系列创新措施,给人民政协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智慧政协建设离不开三大要素,即制度、技术和委员。其中,制度与机制是保障和规范,科学与技术是支撑和条件,而委员的自觉能动性是根本。

建设智慧政协,要着眼于发挥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智慧政协建设绝不仅仅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问题。先进科学技术人皆可用,但政协制度优势我国独有。把普遍的信息技术运用于独有的政治制度,使我们的制度优势得以更好地发挥和更大的弘扬,这是我们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人民政协制度是一种广泛汇集力量和广泛凝聚智慧的制度。它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一种基本制度。它融汇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经过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检验,确保我国各党派团体、各个阶层、各族各界能平等有序地参与国事、表达诉求、民主监督,又可以广泛地凝聚共识、融汇智慧、共同奋斗。70多年来,人民政协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制度、原则、机制和作风。继承这些优良传统,再以新兴科学技术提供有力支撑,就会使之焕发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光彩。

更多地把信息技术融入政协履职工作机制,以科学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式提高政协协商议政的质量和水平,应成为智慧政协建设工作的主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十三届全国政协开创的远程协商、网络议政形式,打造便于让更多界别、更多委员广泛参与的议政平台,就是一个成功范例。这种“互联网+政协”式的履职平台有效扩大和延伸了广大委员履职尽责、参政议政的时间和空间,让委员们“思想永远在线,智慧时刻连线,联系永不断线”,提升了政协工作的质和量,扩大了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外延。政协智力资源雄厚,职能作用特殊,为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方面潜能巨大。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更有利于政协这一包容性和代表性突出的组织,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政协的智力资源。比如,全国政协“百名院士同堂议政”,把分散在各个不同单位、不同界别的委员,统一整合为宏观议政的综合智力库和分门别类的专项协商智力库,根据不同的议题、不同的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还可以探索搭建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常态性、制度化的政协委员专用网络履职平台,通过网上反映情况、发表意见,网上提交信息、办理提案等方式,让更多的委员们成为365天都可履职的“全天候”委员。

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充分发挥互联网迅速便捷、直接联通、覆盖广泛的优势,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政协委员的代表性,扩大团结面,密切同广大群众特别是自己所在界别群众的联系,把政协委员履职工作植根于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有助于进一步体现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更广泛更直接地了解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社情民意,落实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愿望为议政建言基本依据的要求;有助于更广泛地凝聚共识,弘扬正能量,做好化解矛盾、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工作,构建“政协—界别—委员—群众”联系网络并实现网上网下同心圆的对接。

每一位政协委员要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积极参与和推进智慧政协建设,为政协履职插上科技的翅膀。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