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耕育康养:耕三生农文餐旅,育天人身心养康

2020年06月11日 14:22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一直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养生问题,"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黄帝内经》提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养生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把观念从看重"人的病"转变为看重"病的人"。也就是我们学会管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一.“耕育康养”理念与发展前景

“耕育康养”是依托耕育田园和耕育农业基地,通过中医农业、三生农业、有机质农业与耕育农法生态种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耕育文化与耕育文明理念,为婴幼儿青少年儿童至老年群体提供康养服务。耕育康养是个大体系、大系统。主题是通过“耕三生农文餐旅”手段,达到“育天人身心养康”目的。

康养是外部环境与人的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康养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概念,涵盖范围广阔。健康即生理、心理和精神都处于良好状态;养生是以提升生命质量为目标、对身体和心理进行养护; “康”是目的,“养”是手段。

微信图片_20200611142523

二.康养产业与健康素养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从物质转向品质,生命健康的问题备受重视。对健康、养老、养生、医疗、保健等康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健康观念不仅包括疾病防治和身体物理机能方面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人们希望通过医疗服务、营养膳食、康体休闲、旅游度假等形式达到治疗、防衰、强体、养心等各种健康目标。

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涵盖养老、养生、医疗、社保、文化、体育、旅游以及信息等诸多业态,渗透到食品、医药、教育、旅游以及医疗设备制造等领域,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安全等部门。康养产业是一种多元化的产业,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状况和不同健康状况,可有旅游养老、养生养老、居家养老等形式。

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有能力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主动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健康素养内容丰富,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等。健康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健康素养综合反映个人整体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质的提高,所有人民享有获得健康的权利,宏观经济、教育、就业等部门的多方面政策会对健康及健康公平产生深刻影响。

三.康养群体覆盖面分析

康养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老年人和亚健康群体,从孕幼到青少年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康养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在这个体系里找到特定位置。社会各个群体都有必要纳入康养覆盖的范围。扩展到了医疗、保健、旅游、体育、文创、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依据群体划分,可以分为中老年康养、妇孕婴幼康养和青少年康养三个阶段层次。

1.中老年康养

现阶段中国社会加速步入老龄化,因此中老年康养长久以来都集中或等同于养老产业。就现阶段该群体实际需求来看,中老年康养不仅包含养老产业,还包含医疗旅游、慢病管理、健康检测、营养膳食、老年文化等相关及周边产业。

2.妇孕婴幼康养

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妇孕婴幼群体重视度的不断提升以及该群体消费转向多元化,妇孕婴幼的健康需求不再局限于医疗保健,更多母婴健康产品服务持续涌现,如产前检测、产后恢复、胎儿早教、小儿推拿、妇幼膳食、益智玩具等其他围绕妇孕婴幼群体的康养产品。

3.青少年儿童康养

针对这青少年儿童群体的康养供给更多是围绕教育、体育、旅游、美容、养生以及心理咨询等方面展开,如健身赛事、康复医疗、中医药疗养、亚健康防治、美体美容、心理诊疗等相关产品与服务。

不同年龄层次对康养的需求各有其特点。(1)28岁以下人群关注运动养生:自行车、攀岩、跑步等;亲近自然:森林、田园、阳光、水等;个人成长:研学、饱览名山大川、体验风土民情等。(2)29岁至44岁人群关注休闲养生:美容足疗、品茶、观鸟钓鱼、休闲消遣等;户外亲子:体验生活、儿童户外拓展、家庭聚会等;自驾游:野营、野炊、房车露营、烧烤等。(3)45岁至59岁人群关注养性养生:太极、静修等;调养养生:温泉疗养、中医养生、膳食养生等;治未病:调理亚健康、保健品理疗等。(4)60岁以上人群关注医疗养生:健康检查、康复训练、药物疗法等;护理照料:家庭医生、护士护理、生活照料等;养老:养老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康疗中心等。

耕三生农文餐旅,育天人身心养康,重点是“农文餐旅”与“ 天人身心”。以下按照“农、文、餐、旅”与“ 天人、身、心”七个栏目分别介绍其与康养的关系。

2

四.农:以农为基

依托耕育农业、有机质农业、耕育农法,参与适度农事劳作,达到适度体验性和参与性目的。目前,农业不仅仅是种植和养殖,农业还提供加工原料,还是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的供应链,在第三产业领域,要拓展和延伸出农业的多功能性,从农业的休闲、科普、观光、生态文化功能中挖掘农业的深层次价值。

农业康养,是传统农业的升级版,将传统的产业相融合,以健康为宗旨,以田园为载体,以科学养生方法为指导的新业态。康养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到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

1.田园养生

以“田园牧歌”为主题,以耕育田园为背景,以饮食、歌舞、民俗文化等因素为支撑,利用有机质农业理念养殖牛羊等牲畜,打造具有科普教育、歌舞欣赏、美食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农庄风情。

2.农庄养生

以“耕育农庄”为主题,以耕育文化为底蕴,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利用中医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农业,重点生产生态食材农产品,实现农业、科教、旅游观光等多重效益。设置市民农园、亲子菜园、果蔬采摘等休闲体验项目,打造都市休闲养生园。

3.中药养生

以中草药种植为基础,以中医农业为理念,以当地养生文化为特色,设置养生餐饮、中医理疗等养生项目体验,打造中药养生品牌。

药食同源,是东方食养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养生可以说是健康旅游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健康食品的开发,可以与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生态种植业与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4. 生态养生

以人、自然、文化三位一体为核心理念,实现产业、文化、自然的和谐统一,给传统农业再添新色。在传统农家乐的基础上,核心突出林地花卉、生态文化,游客置身其中,不但可以享受到乡村原生态的吃喝住,而且可以体验环境优美、五彩缤纷的人间仙境。以“生态养生”为主题,以品牌培育为目标,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耕作、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到收获、农产品加工,全过程采用耕育农法模式,打造生态农产品养生品牌。

3

五.文:以文助养

依托耕育文化、耕育文明、耕育伦理道德理念,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如依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度假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打造耕育体验基地等。

在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将“养生”与“养心”融为一体,以“养心”为本,是中国康养产业发展的文化前提。依托乡村的文化底蕴,可从耕育文化、中医药文化、药膳、长寿、武术、太极、饮食、民俗风情等方面挖掘康养文化因子,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提炼、整合,同时结合乡村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打造文化康养产业模式。

耕育文化是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源远流长,并且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也是乡村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农民自给自足、勤劳、质朴的思想感情。可以依托长寿文化,大力发展长寿经济,形成食疗养生、山林养生、气候养生等为核心,以养生产品为辅助的健康餐饮、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养生养老体系。

以原生态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发展核心,重点建设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生态种植等健康产业,一般分布在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或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即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海岛避寒养生、湖泊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养生健康小镇产业体系。像泰国美体养生、印度瑜伽养生、法国庄园养生、美国养老养生、瑞士阿尔卑斯高山养生等已经形成了浓郁的当地文化特色,在当地形成有产业竞争力的规模经济。

六.餐:以食养生

依托耕育食德、美食地标,根据季节,注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养生之法,坚持“生态餐饮、不时不食”的理念;提供的绿色、生态食材构建的养生食品。

饮食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太平圣惠方》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饮食对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的论述。乡村的“以食养生”主要体现在时令养生和有机养生两方面。古语有云:“养生之道,莫先于食。”提到养生,就一定会想到饮食。养生农产品就是五谷杂粮,在乡村农民都是吃自家种的应季节的粮食和蔬菜,这就是养生之道。游客来到乡村田园中,住农家院落,吃农家饭菜,吃五谷杂粮,吃应季节蔬菜,品当地饮食特色,在一行一食中,达到养生目的。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将回归到“治未病”的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能吃饱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吃的好、吃的健康、营养等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这也说明了对于健康养生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新目标。也衍生出许多新兴的养生养老的产业和行业。

七.旅:旅康共享

依托耕育旅游、文旅地标战略,以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中心,利用乡村的特色资源,以健康产业为核心理念和驱动,集乡村生活、健康、旅游、养老养生、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结合健康疗养、医疗美容、生态旅游、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素质教育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及产业模式。

依托生态原产地和生态食材种植基地的优势,打造药材康养产业模式;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打造生态康养产业模式;依托独特的温泉资源,打造温泉康养产业模式;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打造森林康养产业模式,此外,还有依托海洋资源、湖泊资源、高山资源、海岛资源、峡谷资源。田园资源等优势,打造海洋康养、湖泊康养、高山康养、海岛康养、峡谷康养、田园康养等康养产业模式。

依托中医药产业园产业优势,采取“中医养生+旅游”形式,打造融中医药文化、康复理疗、养生保健体验于一体的健康旅游基地。打通整个康养产业链。康养上游产业链主要包括生产与制造,涵盖医药种植、医药研发、生物、医药、营养、保健、食品等行业;中游产业链主要包括康养服务、消费和物流,涵盖健康、养老、医疗、旅游、体育、农业等行业;下游产业链主要包括配套服务及从事衍生体验,涵盖文化、艺术、科技、创意等行业。

八.天人:天人合一

依托生态保育、生态康养、森林康养等,把天人合一生态和谐理念深入贯穿根植于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全域过程和全产业链中。生态康养把自然环境中的生态条件作为主要康养手段,遵循了自然规律和生命学原理的自然修复、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把生态康养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增长点。

九.身:养身为本

养身即是对身体的养护,在保证身体机能不断趋于最佳状态或保持在最佳状态,是目前康养最基本的养护内容和目标。如保健、养生、运动、休闲、旅游等产品或服务,旨在对康养消费者的身体进行养护或锻炼,满足康养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需要。康养产业在借助其他产业基础不断发展、拓展领域的同时,又创新了相关产业的业态,为其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共赢的效果。实现“康养+”森林、阳光、湿地、田园、避暑、新鲜空气、中医药、膳食、文化、旅游、体育、温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康养类型,成为新的发展路径。(1)森林康养:是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开展包括森林游憩、度假、疗养、运动、教育、养生、养老以及食疗(补)等多种业态的集合。(2)气候康养:以地区或季节性宜人的自然气候(如阳光、温度等)条件为康养资源,在满足康养消费者对特殊环境气候的需求下,配套各种健康、养老、养生、度假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形成的综合性气候康养产业。(3)海洋康养:主要以海水、沙滩、海洋食物等海洋资源为依托,建设形成的海水和沙滩理疗、海上运动、海底科普旅游、海边度假、海洋美食等产业。(4)温泉康养:因大多数温泉本身具有保健和疗养功能,是传统康养旅游中最重要的资源。现代温泉康养已经从传统的温泉汤浴拓展到温泉度假、温泉养生,以及结合中医药、健康疗法等其他资源形成的温泉理疗等。(5)中医药康养:以传统中医、中草药和中医疗法为核心资源形成的一系列业态集合。主要有:中医养生馆、针灸推拿体验馆、中医药调理产品,以及结合太极文化和道家文化形成的修学、养生、体验旅游等。

十.心:田园养心

人们从身体、心灵到精神等各个层面都需要健康养护。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中有许多相互制约,相互辅佐的因素,才能形成系统。形、气、神。即人体和生命。中医认为,由于气与神的寄存,人体才有了生命。人体形骸如果没有了气、神,就是没有了生命的躯体单独存在。所以,气与神是生命的根本。气,相当于本能信息系统;神,相当于意识信息系统。躯体与生命的关系,应该说是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形是气之基,气是神之基。养心即是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养护,使康养消费者获得心情放松、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因此,养心康养所涉及的产品或产业主要有心理咨询、文化影视、休闲度假等对人心理层面产生影响的产品或服务。养神即是对人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的养护,旨在保证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和心理健康。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